本文從電子商務中的物流電子化研究入手,以供應鏈物流為研究對象,專門闡述物流標識技術。對物流標識技術中的物流編碼技術與物流條碼符號標識技術進行了系統詳盡的分析,并對物流標識技術在國內外物流領域的應用作了具體介紹。
關鍵詞:
電子商務 供應鏈 物流 物流標識 條
A Study on the Crucial Technique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Goods Stream (Part 1)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Duo Zhang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examination on electronic goods streams arisen in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techniques of goods stream identification by studying supply
chain goods stream, in which we analyze in detail the coding technique of goods stream and
introduce it''''s applications.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supply chain, goods stream,
identification of goods stream, bar code
……………………………………………………………………………………
1997年10月,歐洲經濟委員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了全球信息社會標準大會。在大會上明確提出了一個關于電子商務的定義:“電子商務是各參與方之間以電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換或直接物理接觸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業務易”。這里的電子方式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支付手段、電子訂貨系統、電子郵件、網絡、電子公告系統、條碼、圖象處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業貿易過程是復雜的,包括交易前的了解商情、詢價、報價,發送定單、應答定單,發送接收送貨通知、取貨憑證、支付匯兌過程等,此外還有涉及行政過程的認證等行為,涉及了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動。嚴格地說來,只有上述所有貿易過程都實現了無紙貿易,即全部是非人工介入,而是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完成,才能稱之為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
為了推動電子商務的開展,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了許許多多的研究工作。我國目前對電子商務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實現信息流的電子化(如網絡建設)、如何解決資金流的電子化(如電子支付等)上,很少顧及電子商務中的物流電子化、現代化應用研究。
物流是由“物”和“流”兩個基本要素組成,所謂“物”是指一切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置移動的物質資料,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所謂“流”是指物理性的運動,亦稱之為位移;所謂物流是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
由于物流對象的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的范圍和范疇也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物流,例如:宏觀物流與微觀物流,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國際物流與區域物流,一般物流與特殊物流等等。我們在物流現代化
的研究中更關注供應鏈中的物流研究。供應鏈是指產品由生產廠家生產出來到用戶、消費者的物流全過程。這其中包括生產廠家將生產的單個產品進行包裝,并將多個產品集中在大的包裝箱內,然后經過運輸、批發等環節,在這一環節中通常需要更大的包裝,最后產品通過零售環節流通到消費者手中,產品通常在這一環節中再還原為單個產品。
貿易過程中的商品從廠家到最終用戶的物流過程是客觀存在的,長期以來人們從未主動地、系統地、整體地去考慮,因而未能發揮其系統的總體優勢,供應鏈物流系統即要從現代科技角度出發,系統考慮供應鏈物流的全過程,發揮其系統整體優勢。供應鏈物流地域跨度大,時間跨度大,對信息依賴程度高。供應鏈物流系統連接多個生產企業、運輸業、配銷業及用戶的,隨需求、供應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求系統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變性。供應鏈物流系統從生產、分配、銷售到用戶不是孤立的行為,是一環扣一環的,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因此,必須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物流現代化技術中,近年來對關鍵技術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物流標識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二唯條碼技術、自動識別與實時跟蹤技術等,涉及的管理策略有快速響應策略(QR)、有效客戶響應(ECR)策略以及準時管理(JIT)策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