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甜玉米品種介紹(二)

(發布日期:2005-2-16 10:36:35)
瀏覽人數:
一、吉甜3號

以自選系B871(Sul)為母本,自選系509(SulS)為父本雜交育成。1994年12月通過審定。

出苗到采收青穗約80天。全株18片葉。株高約228厘米,穗位80厘米。花藥和雌穗花柱均為黃綠色。果穗筒型,長19厘米,每穗14~16行,穗軸白色。鮮籽粒淡黃色,鮮百粒重31克,可溶性糖含量為12.55%。抗玉米大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抗倒伏。每公頃青穗產量13090千克,鮮粒產量6865.5千克。莖葉產量3萬~3.5萬千克/公頃,含糖量7.5%。

種植中設隔離區,也可進行時間隔離,以提高產品質量;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皆宜:每公頃保苗5萬株;種肥用磷酸二銨,每公頃150~230千克,結合中耕用硝銨350~450千克做追肥;抽絲后22至26天采收青穗。適于長春、松原、白城、通化、吉林、四平等地種植。


--------------------------------------------------------------------------------

二、沈農甜單1號

是沈陽農業大學育成的白粒甜玉米雜交種。

在沈陽地區全生育期為95~97天,鮮穗采收期為75~77天。幼苗葉鞘紫色,苗壯,拱土力強。分蘗力強。植株可見葉12片,葉片寬厚,葉色濃綠。株高195厘米左右,穗位高約67厘米。雄穗發達,穎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雌穗花柱淡粉色。有雙穗性,雙穗吐絲近100%,但不屬于多穗類型。果穗近筒型,苞葉較長,頂部有小箭葉。鮮穗長17~20厘米,穗粗4.6厘米,軸白色,行列整齊,無禿尖。粒大,飽滿,白色。平均凈穗重200~250克。適于密植,在肥水較好的條件下,畝產鮮穗7%左右,賴氨酸含量為0.48%,蛋白質、氨基酸總量都高于普通玉米。莖稈粗壯,根系發達。較抗大、小斑病。灌漿期高抗金龜子。

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播種時一次施入。增施有機肥可提高甜玉米品質和產量;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為確保籽粒品質,應與普通玉米和其他甜玉米至少有50米以上的空間隔離;授粉后18~20天是最佳采收期。該品種適應性較廣。宜在遼寧省及條件類似地區種植。


--------------------------------------------------------------------------------

三、沈甜2號

沈陽農業大學于1990年以沈農甜9391為母本,沈農甜93186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種。1998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命名。

全生育期約90天,出苗至采收鮮穗需75天。幼苗芽鞘綠色,葉片淺黃色。株高約180厘米。雄穗分枝8個左右,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雌穗苞葉長,帶有小箭葉。果穗長筒型,長約19厘米,粗4.7厘米,軸白色,平均穗行數14行,每行約35粒。籽粒金黃色,單穗粒重200~250克。籽粒蛋白質含量11.0%,脂肪6.86%,含糖15.4%。鮮食具有甜、粘、嫩、香的特點,適口性好。根系發達,不倒伏。不早衰。較抗大、小斑病和黑穗病。灌漿期高抗金龜子和鳥害。在1993~1994年生產性試驗中,平均畝產去苞葉鮮穗850千克。

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播種時一次性施入。增施有機肥可提高甜玉米的品質和產量;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為確保籽粒品質,應與普通玉米或其他甜玉米至少有50米以上的空間隔離;授粉后18~20天為最佳采收期。制種時,父母本行比為 2:6。第一期父本與母本同播,7天后播第二期父本。母本種植密度為 4500~5000株/畝,及時去雄,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適于在遼寧省及條件類似地區種植。


--------------------------------------------------------------------------------

四、黃甜104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選育。屬于普通甜玉米(Sul Sul)類型。以遺甜56為母本,遺甜220為父本雜交而成。組合初配于1981年。經過一年評比、鑒定,二年品種比較試驗后,由五位專家品嘗、鑒定,認為品質優良,抗病抗倒,可以進行一定規模的示范和推廣種植。

在北京春播,播種至出苗12天左右,出苗期至吐絲期58~61天,吐絲期至采收期22天,采收期至種子成熟期35~38天。總計,播種期至采收期為92~95天,播種期至種子成熟期達127~133天。植株總葉數20~21片。種芽頂上力較強。葉鞘綠色,第一片葉卵形。葉片綠色,較直立,葉片與莖稈夾角一般為38°,穗上部葉片夾角較穗下部葉片夾角稍小一些。穗下部葉片稍緊密,而穗上部葉距偏大些,顯得葉片較稀疏。株高約1.85米,穗位高0.75米。雄穗較緊湊,分枝14~16個,小花穎殼綠色,花藥紅色,花粉量較大。雌穗花柱淺紅色,吐絲集中,吐絲期與散粉期相遇良好,授粉結實正常。果穗筒型,苞葉緊實,頂有適度的旗葉,穗長18厘米左右,粗4.0~4.2厘米,12~14行,每行38~42粒,籽粒較深長,穗軸細長,白色。青穗外形美觀,行粒整齊。嫩粒金黃色,甜粘可口,風味極佳。籽粒含糖量8%,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與美國甜玉米類似,而谷氨酸含量較多。成熟果穗筒型,苞葉緊,片數較少,籽粒黃色,千粒重185克左右。根系發達,直立性好。由于兩親本系分別來自墨西哥的溫帶Sul群體和美國溫甜27542群體,都未帶有熱帶的血緣,所以對光溫反應一般。植株較健壯,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但感染絲黑穗病。較耐旱,授粉期花粉和花柱耐干熱氣候。不耐鹽堿土壤。

北京地區一般于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播種;種植密度 3400株/畝左右;應注意隔離,以防止與其他類型玉米串粉影響其商品品質;要足墑下種,播量1.5千克/畝左右,播深約3厘米。畝產青穗一般為480~560千克,較美國Golden×Bantam組合增產15%以上。制種時,母本浸種12小時后晾干,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與父本行比為6:2或8:2。黃甜104適于北方地區春播和華北地區晚夏播。


--------------------------------------------------------------------------------

五、甜單1號

該品種是由中國農業大學植物遺傳育種系宋同明教授選育的普通甜玉米品種。于1983年由母本32與父本56組配而成。

該品種在保定地區6月18日播種,8月3日吐絲,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鮮穗。植株清秀,葉片平展。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90厘米,花粉量較大。穗長18~19厘米,穗粗4.7厘米左右,穗行數約14行,行粒數35~40。一般畝產鮮穗1000千克以上。抗大、小斑病等病害。較抗倒伏。適應性廣。含糖量可達13%左右。口感好,適宜鮮食,加工罐頭及真空包裝等多種用途。

種植時與普通玉米隔離或者避開和普通玉米花期相遇,以防止與普通玉米串粉而影響品質;合理密植,由于以采收鮮穗為主,每畝留苗3500株左右為宜;施足底肥,施種肥磷酸二銨 10~15千克/畝,并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25千克/畝;在喇叭口期追施呋喃丹顆粒劑或毒土防治玉米螟,以保證果穗之商品品質。最適青穗采收期為授粉后20~25天,此時鮮穗籽粒口感最好,風味最佳。


--------------------------------------------------------------------------------

六、甜單5號

該品種是由中國農業大學植物遺傳育種系宋同明教授1988年培育成功的全加強甜玉米雜交種,是世界上最新一代甜玉米類型。是Sw基因和它的糖分加強基因Se的雙隱性純合體。

在北京春播抽絲期約69天,采收期87~92天。株高210厘米,穗位55厘米,莖稈堅韌,根系發達。綠色花柱,花藥淡紫色。柱狀果穗,穗行整齊。籽粒淡黃色。畝產鮮穗可達750~1150千克。適時采收的果穗(水分含量25%~27%),籽粒還原糖含量7%,蔗糖含量16%,麥芽糖含量約1%,總糖含量23%~24%,比普通甜玉米高50%以上。水溶多糖含量32%,與普通甜玉米相當。維生素含量分別為:B胡蘿卜素 6.86毫克/100克、維生素E 75.7毫克/100克、維生素 B1 133.3毫克/100克、B2 380毫克/100克、B5 1.16毫克/100克、B6 100.0毫克/100克、葉酸145.5毫克/100克。該品種高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抗倒伏。適應性很廣,全國各地均可種植,且具有較高的豐產潛力。甜單5號乳熟期以后,籽粒脫水較慢,適采收期比普通玉米長3~5天。收獲后的鮮果穗,糖分向淀粉轉化的速度也比普通甜玉米偏慢,貨架壽命也偏長。該品種果皮柔嫩,食用品質優良,甜度高,適口性好,在多次甜玉米綜合品質評定中奪魁。適合作為鮮嫩玉米直接銷售和食用,也是速凍加工和做甜玉米罐頭的優良原料。

隔離種植,以防串粉影響品質;注意防蟲,以保證果穗商品品質;種植密度以3500~4000株/畝為宜。


--------------------------------------------------------------------------------

七、科甜105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育成。屬于普通型甜玉米(Sul Sul)類型。雜交組合為遺甜185×遺甜 83。組合于1988年育成。經過評比、鑒定、品種比較試驗和示范,表現較好。較上海市農科院育成的、經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的普甜型玉米滬8701增產35%左右。1994年,經12位專家鑒定與品嘗,認為品質優良,產量高,抗病抗倒,可以在北方有關地區和湘、鄂一帶推廣種植。

北京地區春播,播種期至吐絲期約74天,播種期至采收期96天,播種期至籽粒成熟期131天。植株總葉數21片。種芽頂土力強。葉鞘淺紫色,第一片葉卵形。葉片深綠,株型較緊湊,穗位下部葉片較密集,穗上部葉片較稀疏。穗位葉片長78厘米,寬8.6厘米。穗上部葉片面積大,光合作用時間長,采收期仍呈深綠色。植株清秀,顯得格外健壯。株高2.2米,穗位高0.9米。雄穗分枝14個,屬半緊湊雄穗,穎殼綠色,花藥黃綠色,花粉量適中。雌穗苞葉緊,頂有適度的旗葉,花柱淺黃色,吐絲集中。雌雄花期相遇良好,結實飽滿。果穗筒型,長18~20厘米,粗4.2~4.5厘米,14~16行,每行37~43粒,籽粒較深長,穗軸細長,白色。青穗筒型,粒行整齊。嫩粒顏色一致,金黃色,含糖量8.6%,色、香、味、意、形俱佳。成熟果穗苞葉緊,籽粒淺黃色,千粒重約190克。在畝植3500株時,單青穗重為229~265克,畝產青穗約720千克。根系發達,扎得深,氣生根多,直立性好,抗倒伏。對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絲黑穗病抗性強。授粉時期耐干熱氣候。不耐瘠薄。由于兩親本系純屬溫帶玉米血緣,所以科甜105對光、溫條件的反應如一般蔬菜玉米。

種植時應注意隔離,以確保其商品品質。制種時,母本系遺甜185先播5~7天后,再播父本系遺甜83,母本與父本行比為8:2。制種田生產的雜交種子,在適宜地區可達150千克/畝的產量。科甜 105適于華北地區春播和夏播,也可在西北地區夏播。


--------------------------------------------------------------------------------

八、津鮮1號

是國內第一個硬質型和甜質型亞種間的雜交種。其組合為北承選×東二選,母本選自北711×承18,父本選自“甜東二”。由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邵景坡、付從貴等人育成。1990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曾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三等獎。

該品種為極早熟型,京津地區早春覆膜種植,一般80天可采收,夏播只需52天即可采收鮮穗。全株15片葉。3.5葉時開始拔節和穗分化,10~13葉時基部開始滋生分蘗。成株株高170厘米,穗位55厘米。株高1.0米左右時可見雄穗抽出,此后邊拔節邊抽雄,直到長夠高度雌穗吐絲才散粉。主莖上有多個雌穗芽伸出葉鞘,苞葉有劍葉。果穗長18~20厘米,粗4.8厘米,穗行數 12~16行。籽粒黃色,1/4為甜質型,3/4為硬質型。單穗鮮重 0.25干克。耐低溫能力強。斑病輕,抗青枯病,不抗粗縮病。

該品種耐低溫,早熟,故適宜各地(黃粒消費習慣區)早春覆膜種植。以京津地區為例,栽培要點如下:3月20日前后5厘米地溫達到5℃時,選向陽地塊,施足底肥,地膜覆蓋播種;10葉期時將地表上的分蘗去除,但不要去掉葉腋中的雌穗芽;吐絲期預防玉米螟;盡早上市。授粉后13天便可上市,可獲較佳的經濟效益。但食用品質以授粉后18天為最佳。


--------------------------------------------------------------------------------

九、甜單7號

該品種由中國農業大學植物遺傳育種系宋同明等育成。屬加強甜玉米類型,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

保定地區春播,播種到采收80~85天。全株19片葉。葉片較平展,色較深,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左右,穗位約55厘米。雄穗分枝較多,花粉量大。果穗筒型,無禿尖,長20厘米,粗約5厘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莖腐病等。較抗旱。密植易倒伏。果皮柔嫩,食用品質優良,甜度高,適口性好。既可搶早上市作鮮食玉米,又可速凍加工,也可制成罐頭,品質極佳。一般畝產鮮穗1000千克左右。

與普通玉米隔離種植,以防串粉影響品質;適宜密度3000~3500株/畝;施肥要足,一般在拔節期追肥,以氮肥為主,可畝施尿素15~20千克;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鮮果穗。

適應性較廣,南、北各地均可適時種植。


--------------------------------------------------------------------------------

十、甜單8號

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宋同明教授于1992年育成。母本534是由國外加強甜玉米雜交種中選育的二環系。經10多代連續自交而成。父本794是國外引進的普通甜玉米自交系轉入Se基因而獲得的自交系。1997年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屬糖分全加強甜玉米類型,是世界甜玉米類型中最新一代產品。因兩個親本均具有隱性糖分基因SW和它的主修飾基因Se,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

在北京春播,從播種到采收81~83天,夏播73天。全株19片葉,葉片平展,略下披,色深綠。一般株高225厘米,穗位53厘米。雄穗分枝25~30個,花粉量大。雌穗苞葉長,頂部有小葉著生,對果穗包裹嚴密。果穗柱型,無禿尖。鮮穗一般穗長20厘米,粗約5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莖腐病。感黑粉病,夏播尤甚。由于苞葉緊,高抗金龜子危害。較抗旱。密植易倒伏。在良好的田間管理條件下,畝產青穗700~1000千克。種植密度以3000~3500株/畝為宜。適宜采收期內(一般為授粉后20~23天),鮮穗總糖量為25.8%,還原糖9.7%,水溶性糖(WSP)為 35.0%。維生素A 0.84微克/克,脂肪酸6.06%,粗蛋白17.18%,籽粒賴氨酸0.35%,粗淀粉37.86%。果皮較柔嫩,適口性好。

應隔離種植,以防串粉影響品質;施肥要足。根據苗情和地力追肥,一般在拔節期,以氮肥為主,可畝施尿素10~15千克。由于該品種早熟,較抗旱,故在南北各地均可種植。在全國范圍內,可春播、夏播、秋播,海南可冬播。

來自:中國玉米網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