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世界油菜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其雙低油菜產業發展是最成功的典范,加拿大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油菜小國躍居成第二大油菜主產國,其產品幾乎壟斷了國際市場。1974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保德·斯蒂芬森博士(Dr. Baldur Stefansson)育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低芥酸和低硫甙的“雙低油菜”品種,也產生了油菜名稱的新術語--卡諾拉(Canola)。
目前,按照國際標準,芥酸含量指標應低于2%以及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而加拿大現行的標準是:芥酸含量低于1%或0.5%以及硫甙含量低于18μmol/g,使油菜副產品菜籽餅成為優良的飼料,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油菜的經濟價值。目前,加拿大油菜不僅實現了雙低化,而且實現了優質高效產業化。雙低油菜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種植業、油脂加工業、食品業、飼料工業、畜牧養殖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雙低油菜是盈利性和成長性好的朝陽產業,特別是生物技術在油菜品種技術改良上日益廣泛,品種選育正向高含油、高蛋白、低芥酸和低硫甙發展。加拿大油菜生產主要分布在莎斯卡徹溫、阿爾伯塔以及曼尼托巴等三省,其中莎斯卡徹溫面積最大,占全國油菜面積40%-45%,全加拿大油菜平均產量只有1200kg/公頃。
一、坎勞勒(Canola)概述
1、雙低油菜的最大特點是油酸含量高達61%(僅次于油酸含量75%的油橄欖);另一特點是飽和脂肪酸含量低,平均7%。油酸含量高、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是衡量食用油脂肪酸組成品質的重要指標,因此認為雙低油菜油是脂肪酸含量很合理的食用植物油。最近,加拿大規定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7%,油酸含量低于55%的油菜品種不能稱為卡諾拉(Canola)。
2、傳統的卡諾拉(Canola)不是轉基因品種,但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已育成了轉基因品種,如抗除草劑品種(HT)油菜。通過給卡諾拉(Canola)插入一個蛋白質片段,產生了抗除草性,但在加工成品油時,為了延長保質期,此種蛋白全部被分離出來,因而卡諾拉(Canola)成品油不含任何轉基因成分。目前加拿大80%的油菜種植戶都采用此品種,田間雜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平均增產10%,并且節約了勞動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
3、日本和美國是較早批準加拿大轉基因卡諾拉(Canola)進口的國家,在當前執行的強制性轉基因標識制度下,所有卡諾拉(Canola)成品油予以豁免。今年四月,中國現已批準進口加拿大的卡諾拉(Canola)成品油,并且認為它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但即將要執行產品強制性轉基因標識制度。而澳大利亞和歐盟對此持謹慎態度,孟山都和拜爾公司都已登記了某個抗除草劑品種卡諾拉(Canola),并還在繼續安全性檢測驗。
4、目前,加拿大提出了食用油菜油的脂肪酸改良目標是:1)進一步降低飽和脂肪酸含量,要求低于4%;2)調整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2:1);3)進一步提高油酸含量,德國已從61%提高到80.4%;4)降低亞麻酸含量,使目前雙低油菜含量從10%降至3%-4%。
二、加拿大卡諾拉(Canola)生產特點
1、播期較晚。加拿大油菜全部為春油菜,播期較晚,收獲較早,所以單產相對較低,一般為5月上旬播種,8月低收獲,全生育期為100-110天,但南部地區一般4月底播種。甘藍型“雙低”油菜B.napus L.起源中心在歐洲,具有生育期較長,苗期生長緩慢的特點,油菜產量會隨播種期提早而上升,雙低品種芥酸和硫甙含量呈下降趨勢。
2、密度較大。加拿大油菜全部是直播,病害較少,所以密度較大,一般每公頃播種25kg,約11千萬粒,種子發芽率為90%-95%,平均每平方米有苗140-160株。在此密度下,單株一次有效分枝多的6-7個,一般也有3-4個,油菜角果細長,每莢子粒20-30個。合理的群體結構,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制造較多的有機物質,協調植株個體與群體生長發育關系,使單位面積總角果數多,每角粒數和千粒重達到較高水平,從而獲得高產,每畝2-4萬株都比較適宜。
3、不宜連作。不宜在種過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上種植,應根據不同地區自然氣候特點和生產條件進行合理輪作,如可與春小麥等作物輪作,每2-4年輪種一次,以減少病蟲害發生。
4、施肥要嚴把三關,對土壤進行養分測驗,做到平衡施肥。建議在對N,P,K,S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施肥的同時,單獨施用鉬素或硼素以及鉬素和硼素配合施用,不僅能提高雙低油菜含油量,而且能降低雙低品種的芥酸和硫甙含量;補施微量元素銅會對抗旱有一定作用。其中,硫肥施用量高。加拿大油菜區平均地力水平較高,所以使用的肥料種類和數量與我省有較大差別。一是硫作為主要肥料之一,有時需要量比磷還多,55%以上的地區需要施硫;二是當地土壤含硼,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施用任何硼肥;三是N/P、N/S的比例較大,也就是N的施用量較大,一般每公頃施氮110kg, N/S的比例為5:1,N/P的比例為7:1。
5、防治油菜病蟲害的一個主要措施是要對油菜種子進行種子包衣。油菜苗期害蟲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和菜蛾幼蟲,除了選用一定濃度配比的殺蟲劑外,種子包衣技術能減緩油菜苗期病蟲害侵害和促進迅速成長。加拿大70%的油菜種子都經過包衣處理。具體作法是將殺蟲劑、殺霉菌劑與肥料按配方配比成一定濃度藥液,均勻噴灑在油菜種子上,經均勻混合、干燥、過篩和包裝而成。主要特點是成本低,不影響發芽率,降低農藥殘留。
6、機械收獲。加拿大油菜全部采用機械收割,在油菜角果呈黃綠色時割倒,擺在田中后熟3星期,等全部桔黃色時再用聯合收割機收獲,這樣大大降低了產量的損失。
三、加拿大雙低油菜委員會(Canola Council)的作用。
目前,加拿大是世界商品油菜主要生產地之一,其中非盈利性雙低油菜委員會的在市場、生產、科研、培訓、公關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成為全國“雙低”油菜產業戶之間的橋梁紐帶。1990年啟動的“雙低油菜生產試驗中心”項目,現已在加拿大建立了12試驗示范點,使農場主、出口商、育種者、農資公司(農藥、肥料)、加工商等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對油菜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發揮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開發了新型加工及其它用途油菜品種,加強了油菜籽資源綜合利用。目前,加拿大的油菜品種選育正向高含油、高產量、低芥酸和硫苷發展。⑴在食用油方面,把提高菜油油酸含量,降低飽和脂肪酸和亞麻酸含量為主攻方向,今后針對不同用途的食用油(煎炸、烹飪、奶油等),培育具有不同脂肪酸含量的品種;⑵在工業用油方面,根據不同要求培育成不同用途的專用品種,如用于塑料方面的高芥酸品種,用于制造高級化妝品的月桂酸品種等;⑶在畜、禽、漁飼料工業深加工方面,通過餅粕制取濃縮蛋白;⑷在精細化工產品的綜合開發方面,提取利用油菜中所含的植酸、單寧、磷脂復合氨基酸等。
2、利用生物技術,積極開發并應用轉基因油菜品種。通過轉基因工程獲得在自然界中無法自然變異或雜交形成的油菜品種,由于轉基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轉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蟲害,抵御干旱,提高產量及營養成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目前加拿大油菜90%是轉基因品種,主要有抗除草劑、抗干旱、抗病蟲害等品種,因此擴大了除草劑的應用面積,減少了殺蟲劑和殺菌劑的施用,對環境保護起到積極作用。
3、提高了品質,擴大了種植規模,進行專業化生產。加拿大農業勞動力只占全國人口的2%,平均每名油菜種植工種植750公頃油菜地。加拿大在商品籽的進出口價格方面,由于在油菜生產的各個環節(播種、除草、收獲等)實行機械化作業,商品籽的出口價是人民幣2.1-2.4元/公斤,高品質的卡諾拉(Canola)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四、加拿大油菜的加工與開發。
1、油菜油的精加工與利用。加拿大的油籽基本上是通過先加工后出口,加工能力強,技術和設備十分先進。加工程序為:油菜籽分級去雜→加熱溫濕→磨碎→壓榨→餅粉浸提→粗油加硫去雜→加漂白粉脫色→加堿脫脂→高溫壓榨出臭→成品包裝。加工色拉油還需經過氫化處理,將色拉油加工成奶油、黃油、起酥油以及各種各樣調味油,如調味汁、蒜黃油、橄欖油、植物牛油、健康食品油(不含其它物質等等)。
2、油菜餅粕的飼喂畜禽應用。對反芻動物來說,油粕的經濟價值只相當于豆餅的68%,但營養價值卻有豆餅的74%,對家禽而言油粕的利用率很高。油粕中含硫氨基酸、蘇氨酸、蛋氨酸和賴氨酸的利用率也較高。油粕還富含礦物質、維生素E,對動物生長非常有利。昂貴的膽堿也正在被開發利用。
3、生物柴油的開發。加拿大正嘗試利用過剩的菜子油生產生物柴油,采用植物油與甲醇或乙醇在酸性或堿性催化劑和230℃-250℃進行脂化反應,生成脂肪酸甲脂或乙脂生物柴油。與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更加環保,使柴油車尾氣有毒物質排放量僅為1/10,顆粒物質為20%,CO2和CO為10%。
來自:甘肅省農技推廣總站 趙小文¹ 王艷玲²
(1.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 甘肅省農業勘測設計院, 甘肅蘭州,73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