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行業標準 >> 正文
 

優質水稻旱育稀植生產技術規程

(發布日期:2005-2-18 9:21:49)
瀏覽人數: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水稻生產的育苗、插秧、本田管理、收獲、脫谷及種子清選等技術要求。
      本規程適用于旱育手插中苗,按本規程實施。每公頃產量可達到7500kg-9000kg。
2 育苗技術
2.1 壯秧標準
      秧齡35-40d,葉齡3.5-4.5片,苗高15-17cm,根數18-20條,地上部100株干重4g以上。
2.2 育苗前準備
2.2.1 秧田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質蔬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園田地做育苗田。秧田長期固定,連年培肥,純水田地區,推廣高臺育苗(臺高40-50cm);鹽堿土地區,育苗床應設隔離層。
2.2.2 秧本田比例。1:120-150每公頃本田需育秧田66-83cm2。
2.2.3 苗床規格。推廣大棚育苗,床寬5-8m,床長40-60m,高于1.5-1.7m,步行道寬30-40cm。逐漸取消小棚育苗。
2.2.4 整地做床。提倡夏施農肥秋整地秋做床,春做床的要早春淺耕10-15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
2.2.5 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早炭5-10kg或腐熟豬糞10kg。用硫酸調酸的,每平方米施硫酸銨50g,磷酸二銨60g,硫酸鉀40g。用各種壯秧營養劑施肥調酸的,要根據使用調制劑化肥含量,適當調整化肥用量。
      苗床施用農肥、化肥調制劑、壯秧劑,均勻混拌耕層10cm土中。
2.2.6 床土調酸消毒。水稻秧苗最適宜的土壤pH值為4.5-5.5。具體調酸方法,各地可靈活運用。但無論用哪種方法調酸,調酸效果在20d之內床土pH值不能超過6.0。床土消毒應使用優質壯秧劑。
2.2.7 澆足苗床底水。播種消毒前先澆足底水,施藥消毒后使床土達到飽和狀態。
2.3 種子及其處理
2.3.1 品種選擇
a) 根據當地積溫等生態條件,選用熟期適宜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應以93-8、93-9為主栽品種。井灌區應選擇耐冷性品種,鹽堿土區應選擇抗堿性品種;選用主莖13-14葉的品種。
b) 種子質量。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7%,發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4%。
DB232303/T 002—2001

2.3.2 曬種。浸種前選晴天曬種1-2d,每天翻動3-4次。
2.3.3 篩選。篩出草籽和雜質,提高種子凈度。
2.3.4 選種。用比重為1.08-1.1的黃泥水或鹽水選種(可用鮮雞蛋測定密度,雞蛋在溶液中露出二分硬幣大小即可),撈出秕谷,再用清水沖選種子。
2.3.5 浸種消毒。把選好的種子用46%的“901”100g,或10%的浸種靈10ml對水50kg浸種40kg。種子用絲網袋裝,每天串動一次,水溫15-16℃,浸種消毒5-7d。
2.3.6 催芽。將浸泡好的種子,在溫度28-30℃條件下露白。當種子有80%左右露白時,進行晾芽6h以上,方可播種。
2.4 播種
2.4.1 播期。當日氣溫穩定通過5-6℃時開始播種,應在4月5-15日播種。
2.4.2 播量。每平方米播種芽種200-275g,落種均勻一致。
2.4.3 預防地下害蟲,播種前用5%甲拌磷顆粒劑,每20m2用100-200g與床上均勻混拌或撒施在床面上,然后播種。
2.4.4 壓籽。播種后拍壓種子,使種子三面入土。
2.4.5 覆土。用過篩無草籽的疏松沃土蓋嚴種子,覆蓋厚度0.5-1cm。
2.4.6 封閉滅草。在播種履土后撒毒土,用丁撲合劑250g加2kg潮溫細土混拌均勻撒施在20m2苗床上。
2.4.7 平鋪地膜。播種后在床面平鋪地膜,出苗80%后立即撤掉。
2.4.8 搭架蓋膜。3月中旬將育苗地積雪鏟出;埋桿搭棚扣膜,預熱化土增溫。
2.5 秧田管理
2.5.1 溫度管理
a) 播種至出苗期,密封保溫。
b) 出苗至1葉1心期,注意開始通風煉苗。棚內溫度不超過28℃。
c) 秧苗1.5-2.5葉期逐步增加通風量,棚溫控制到25℃,嚴防高溫燒苗和秧苗徒長。
d) 秧苗2.5-3.0葉期,做到晝揭夜蓋,棚溫控制到20℃。
e) 移栽前全揭膜,鍛煉3d以上,遇到低溫時,要增加履蓋物,及時保溫。
2.5.2 水分管理
a) 秧苗2葉期前原則上不澆水,保持土壤溫潤,當早晨葉尖無水珠時要及時補水,床面積水要晾床。
d) 秧苗2葉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澆水,1次澆足澆透。
c)揭膜后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但不能灌水上床。
2.5.3 苗床滅草。沒有封閉滅草的苗床,稗草1.5葉期,每平方米用20%敵稗乳油1.5ml,對水30倍,待露水消失后噴灑滅草。打藥后床溫正常管理。
2.5.4 預防立枯病。秧苗1.5葉期,每平方米用10%立枯靈或3.2%克枯星15g,或3%病枯凈15g,對水2.5-3.0kg噴灑。如果苗床土壤pH值回升,超過2.2.6條的標準,可澆
DB232303/T 002—2001

95%硫酸1000倍液的水溶液進行調整酸,達到要求的標準。
2.5.5 苗床追肥。秧苗2.5葉齡期發現脫肥,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銨10g,硫酸鋅0.25g,稀釋100倍液葉面噴肥。噴后及時用清水洗葉面。秧田可采用苗床施磷,起秧前6小時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銨150g,追肥后噴清水洗苗。
2.5.6 預防潛葉蠅。在起秧前每平方米用40%氧化樂果800倍藥液,每平方米噴250ml。
2.5.7 起秧。提倡用平板鍬鏟起秧,秧苗帶土厚度2cm.
3 插秧技術
3.1 本田整地
3.1.1 整地前要清理和維修好灌排水渠,保證暢通。
3.1.2 修建方條田。池子面積以700-1000m2為宜。減少池埂占地。
3.1.3 耕翻地。土壤適宜含水量為25%-30%,耕深15-18cm,有條件可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結合的方法。
3.1.4 泡田。5月上旬放水泡田,用好“桃花水”,節約用水;井灌稻區要灌、停結合,鹽堿土稻區要大水泡田洗堿。
3.1.5 整地。旱整地與水整地相結合,旋耕田只進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塹溝,結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d進行,整平耙細,做到池內高低不過寸,肥水不排出。
3.2 插秧
3.2.1 插秧時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13℃時開始插秧,5月末結束。
3.2.2 插秧規格。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行穴距為30cm×13.3cm(9寸×4寸);在高肥力土壤上,行穴距為30cm×16.5cm(9寸×5寸),每穴2-3棵基本苗。井灌、鹽堿土要適當縮小行、穴距,增加基本苗數。
3.2.3 插秧質量。拉線插秧,做行直、穴勻、棵準,花達水不飄苗,插秧深度不超過2cm。插后查田補苗。
4 本田管理
4.1 施肥
4.1.1 施肥量。每公頃施農肥30-45t,3-4年輪施1次。施化肥總量:純氮100-120kg,五氧化二磷60-70kg,氧化鉀30-45kg(氮、磷、鉀比例為:1:0.5:0.3);土壤肥力高的以下限為準,土壤肥力低的采用上限。
4.1.2 底肥。有機肥于翻前施入。化肥用氮肥總量的50%-65%,鉀肥的50%-80%,磷肥的100%做底肥。翻后耙前施入,全層施肥。
4.1.3 蘗肥。返青后立即追蘗肥,施肥量為氮肥總量的15%-20%。6月中旬、下旬對發現秧苗脫肥地塊,可再追施調節肥。
4.1.4 穗肥。倒2葉展開時,追施氮肥總量的15%-25%剩余的鉀肥,最晚不能超過7月20 DB232303/T 002—2001

日追完。水稻長勢過旺或遇到低溫、多雨寡照和發生病害時,只施鉀肥不施氮肥。
4.1.5 粒肥。齊穗期追施氮肥總量的5%。貪青晚熟地塊不追氮肥。
4.2 灌水與曬田
4.2.1 護苗水。插秧后灌苗高1/2/3的水,深水扶苗護苗返青。
4.2.2 分蘗水。有效分蘗期灌3cm淺穩水,增溫促蘗。鹽堿土區每隔7-10d換1次水。
4.2.3 曬田。有效分蘗終期前3-5d排水曬田。曬田達到池面有裂縫,地面見白根,葉挺色淡,曬5-7d,曬后恢復正常水層。鹽堿土區和長勢差的地塊不宜曬田。
4.2.4 護胎水。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活水。井灌稻區應實行間歇灌溉,遇到低溫灌17-20cm深水護胎。
4.2.5 揚花灌漿水。抽穗揚花期,灌5-7cm活水,灌漿到蠟熟間歇灌水干干濕濕,以濕為主。
4.2.6 黃熟初期開始排水,洼地可適當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適當晚排。
4.2.7 井水種稻。灌水技術實行晝停,早晚灌,晝遠灌,夜近灌,利于提高水溫。
4.3 化學藥劑除草
4.3.1 本田滅草。水稻插秧后5-7d,用60%丁草胺乳油每公頃1500ml(或每公頃用30%阿羅津乳油600-900ml),加10%農得時可濕性粉劑300g,或加10%草克星可濕性粉劑225g,毒土法施用。
4.3.2 除滅三棱草。在三棱草3-5葉(6月20日-25日)選晴天,每公頃用48%苯達松水劑1125-1500ml,加56%二甲四氯水溶液560g,對水噴霧。噴霧時,排干水,施藥后2天灌水。
4.3.3 除滅高齡稗草。當稗草超過4葉期時,每公頃50%快殺稗可濕性粉劑0.6-0.68kg,或用25%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1.2-1.35kg,采用噴霧法使用。施藥前將水撤至5cm,經1d后灌正常水。
4.4 防治病蟲
4.4.1 防治潛葉蠅。在幼蟲發生始期,每公頃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ml,對水300kg噴霧。施藥前將水撤至5cm,經過1d后灌正常水。
4.4.2 防治負泥蟲。當成蟲交尾率達80%時,每公頃用2.5%敵殺死乳油225-300ml,對水225-300kg噴霧;或用2.5%敵百蟲粉30kg噴粉。
4.4.3 防治稻瘟病
a) 葉稻瘟。加強稻瘟病的預報工作,控制發病中心。田間發病達到防治指標時,每公頃用40%稻瘟靈(富士1號)1.5kg,對水200kg,噴霧防治。
b) 穗頸瘟。發生葉稻瘟的地塊,在水稻抽穗始期,每公頃用20%三環唑(比艷)1.5kg,對水450kg噴霧防治。
5 收獲
5.1 收獲時期
DB232303/T 002—2001

完熟期(枯熟期)收獲。
5.2 收獲質量
割茬不高于2cm,稻捆直徑25-30cm。立碼晾曬,基本晾干后再在池埂上堆小碼,封好碼尖,防止漏雨、雪。收獲損失率不大于2%。
6 脫谷及清選
脫谷機轉速550-600r/min,脫谷損失率不大于3%,糙米率不大于0.1%,破碎率不大于0.5%,清潔率大于97%。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ben)(ben)欄目為純公益(yi)性欄目,無任何商業(ye)目的。因部(bu)分(fen)文章(zhang)來源于網(wang)絡,若單位(wei)或個人(ren)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ben)(ben)站聯系, 我們(men)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gai)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zhan)不保證為向用(yong)戶提供便(bian)利而(er)設置的(de)外部(bu)鏈(lian)接的(de)準確(que)性和完(wan)整(zheng)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ti)需要同本網聯系的(de),請(qing)在30日內進行(xing)。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