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2005年福建審定的水稻品種

(發布日期:2005-2-25 10:30:34)
瀏覽人數:
福建省農業廳以閩農種〔2005〕49號“福建省農業廳關于發布2005年農作物品種審定結果的通知”,公布2005年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16個水稻品種,它們是:
  
  金優07、金優2155、漳佳占、Ⅱ優航148、D優6號、Ⅱ優536、B優527、金兩優33、特優627、Ⅱ優936、岡優527、e優27、昌優964、Ⅱ優139、Ⅱ優131、B優0801
  
  16個水稻品種編號、品種簡介及審定意見如下: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1
  品種名稱:金優07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明恢07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19.9天,比對照優Ⅰ66遲熟2.1天。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后期轉色好,但較易倒伏。每畝有效穗數20.0萬,株高98.0厘米,穗長22.7厘米,每穗總粒數127.8粒,結實率80.70%,千粒重26.7克。兩年抗瘟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7%,精米率69.7%,整精米率18.3 %,粒長6.9毫米,長寬比3.1,堊白率31 %,堊白度19.5%,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6級,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2 %,蛋白質含量9.2%。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早秈中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77.41公斤,比對照優Ⅰ66增產4.88%,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63.17公斤,比對照優Ⅰ66增產9.51%,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4.27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2.27%。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宜在3月上中旬播種,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插植規格以1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為宜。基肥著重施用農家肥,每畝施純氮12~15公斤,氮磷鉀比為1:0.5:0.7,基肥、分蘗肥、穗肥的比例為5:3:2。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時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優07屬中遲熟早秈三系雜交稻組合,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對照優Ⅰ66遲熟2天,株葉形態好,分蘗力較強,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2
  品種名稱:金優2155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明恢2155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3.3天,比對照威優77遲熟1.4天。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后期轉色好,但較易倒伏。每畝有效穗數21.2萬,株高104.4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31.6粒,結實率81.07%,千粒重26.4克。兩年抗瘟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3%,精米率69.0%,整精米率28.8 %,粒長6.7毫米,長寬比3.0,堊白率26 %,堊白度6.3%,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3級,膠稠度5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蛋白質含量7.5%。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早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99.13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2.81%,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01.44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7.62%,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22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5.43%。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宜在3月上中旬播種,秧田播種量15公斤/畝,秧齡宜控制在35天以內。叢扦帶蘗秧2粒谷,每畝扦足基本苗3萬以上。基肥著重施用農家肥,每畝施純氮12~15公斤,氮磷鉀比為1:0.5:0.7,基肥、分蘗肥、穗肥的比例為5:3:2。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時防治紋枯病和螟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優2155屬遲熟早秈三系雜交稻組合,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比對照威優77遲熟1天,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低海拔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3
  品種名稱:漳佳占
  選育單位:漳州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佳禾早占//特豐矮/多系1號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16.5天,比對照佳禾早占遲熟1.0天。株型適中,整齊度中等,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21.9萬,株高102.1厘米,穗長21.8厘米,每穗總粒數98.9粒,結實率90.04%,千粒重24.3克。兩年抗瘟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0%,精米率70.6%,整精米率36.5 %,粒長6.2毫米,長寬比2.7,堊白率9 %,堊白度4.3%,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6級,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9%,蛋白質含量7.4%。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早秈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418.42公斤,比對照佳禾早占增產3.63%,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13.12公斤,比對照佳禾早占增產2.09%,達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2.30公斤,比對照佳禾早占增產3.05%。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栽培,在閩南一般可在3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天左右。適當密植,株行距20厘米×17厘米,畝基本苗保持在8萬左右。中等肥力田塊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增施磷、鉀肥。水管上忌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稻谷充實和稻米品質。重點防治孕穗至抽穗灌漿階段的螟蟲和生長后期的紋枯病,在稻瘟病重病區,應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漳佳占屬遲熟早秈常規稻品種,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對照佳禾早占遲熟1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豐產性較好,米質較優,感稻瘟病。適宜全省低海拔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4
  品種名稱:Ⅱ優航148(原Ⅱ優148)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科院稻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福恢148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3.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6天。群體整齊,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株高126.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4.86萬,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68.8粒,結實率87.56%,千粒重28.6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2%,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8%,粒長6.3毫米,長寬比2.5,堊白率81 %,堊白度16.2%,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4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9%,蛋白質含量7.1%。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2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512.2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93%,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621.4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58%,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7.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6%。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適時播種,秧齡25~30天。適宜插植規格為23厘米×23厘米;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一般基肥占50~60%,追肥占30~40%,穗肥占10%。病蟲防治以預防為主,化防為輔。根據病蟲測報,選用對口農藥,適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航148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5
  品種名稱:Ⅱ優936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科院稻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福恢936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2.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9天。群體整齊,植株高,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熟期轉色好。株高128.7厘米,每畝有效穗16.41萬,穗長26.2厘米,每穗總粒數176.3粒,結實率90.13%,千粒重27.5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0%,精米率76.7%,整精米率70.6%,粒長6.3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82%,堊白度20.5%,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4級,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618.3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94%,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79.5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69%,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2.8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01%。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適時播種,秧齡25~30天。適宜插植規格為23厘米×23厘米;施肥應采取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以達到保穗數,促大穗,增粒數,攻結實,爭粒重的效果。注意加強稻瘟病的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936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6
  品種名稱:D優6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D62A×菲恢6號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0.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6天。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株高114.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6.21萬,穗長26.2厘米,每穗總粒數164.8粒,結實率87.56%,千粒重28.4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經檢測,糙米率78.2%,精米率71.1%,整精米率63.9%,粒長6.9毫米,長寬比3,堊白率83 %,堊白度23.2 %,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5級,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4%,蛋白質含量6.3%。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524.7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48%,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96.5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11%,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5.2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20%。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秧齡在35天左右;畝插叢數1.6萬以上,叢插2谷秧;畝施純N10-12公斤,增施農家肥和鉀肥,N:P:K搭配1:0.6:0.8,重底早追保粒,砂質田進入小穗分化,應注意追施穗肥,破口抽穗,適量施用破口肥。夠苗排水烤田,控制無效分蘗,有效穗爭取在19~21萬穗/畝,爭多穗多粒奪高產。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D優6號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7
  品種名稱:Ⅱ優536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南恢536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3.7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5天。群體整齊,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株高122.4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46萬,穗長25.9厘米,每穗總粒數173.3粒,結實率84.97%,千粒重27.9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經檢測,糙米率79.2%,精米率71.4%,整精米率45.2%,粒長6.2毫米,堊白率75%,堊白度35.6%,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3.3級,膠稠度3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蛋白質含量7.4%。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522.4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01%,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94.8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81%,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5.2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13%。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適時播種,適當稀播,秧齡控制在30天左右。畝插2.0萬叢左右,基本苗4~6萬,確保足穗大穗。一般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后期注意增磷鉀肥,不宜過量施用氮肥,以防劍葉披垂。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536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08
  品種名稱:B優827
  選育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水稻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 803A×蜀恢527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8.0天,比對照汕優63早熟2.2天。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寬大,穗大粒多。株高117.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07萬,穗長27.1厘米,每穗總粒數167.1粒,結實率85.55%,千粒重28.8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經檢測,糙米率77.4%、精米率68.9%、整精米率34.7%、粒長6.7毫米、堊白率44%、堊白度17.6%、透明度2級、堿消值3.0級、膠稠度32.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5%,蛋白質含量7.4%。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509.4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35%,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75.5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33%,達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2.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43%。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應適期早播,稀播培育壯秧, 秧齡35~45天。采用寬窄行插秧,每畝插1.5~1.7萬叢。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8:1。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使其迅速建成繁茂的營養體,確保單位面積上有足夠的穗數,由于B優827葉片較長大,在分蘗中后期要注意控制施用氮肥;針對其大穗多粒、充實度好、千粒重高的特點,后期要施足穗肥,以充分發揮其大穗優勢,達到增粒、增重、增產的目的。水管上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發生,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態,達到根旺稈壯。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B優827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早熟2天,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寬大,穗大粒多,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閩審稻2005009
  品種名稱:金兩優33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院
  品種來源:Hs-3×JXR-33
  特征特性:該組合具有弱感光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4.2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2天。群體整齊,植株高,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粒重大,熟期轉色好。株高131.5厘米,每畝有效穗15.92萬,穗長27.8厘米,每穗總粒數181.7粒,結實率78.76%,千粒重31.3克。兩年抗稻瘟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經檢測,糙米率79.3%,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9.2%,粒長7.3毫米,長寬比2.9,堊白率83%,堊白度11.6%,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5級,膠稠度4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3 %,蛋白質含量7.7%。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641.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5.19%,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85.8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89%,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5.1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6%。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播種期安排在4月中至5月初,采取稀播種育壯秧,秧齡30~35天。該組合穗大粒多,插植規格以23.5×23.5厘米為宜。施足基肥促早發,早施追肥。水分管理上,掌握前期淺水促蘗,夠苗烤田,水層孕穗揚花,后期以干濕交替為宜,不能過早斷水以免影響灌漿。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兩優33屬弱感光中秈兩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結實率略低,粒重大,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中低海拔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閩審稻2005010
  品種名稱:特優627
  選育單位:寧德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亞恢627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0.1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2天。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結實率高,粒重大,熟期轉色好。株高120.3厘米,每畝有效穗16.27萬,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61.3粒,結實率88.51%,千粒重29.9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抗(R)稻瘟病。米質經檢測,糙米率80.6%,精米率76.3%,整精米率60.7%,粒長6.5毫米,長寬比2.7,堊白率98%,堊白度31.4%,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7級,膠稠度3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3%,蛋白質含量6.8%。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620.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27%,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68.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56%,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1.2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8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播種期安排在4月中下旬,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大田畝插1.67萬叢,叢插2粒谷秧,在施肥上應掌握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增施磷鉀肥,酌情施穗肥。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促蘗,移苗烤田,苗旺重烤,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抽穗期注意螟蟲的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627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分蘗力較強,結實率高,粒重大,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適宜全省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1
  品種名稱:岡優527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岡46A×蜀恢527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7.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株高107.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93萬,穗長24.7厘米,每穗總粒數137.9粒,結實率79.12%,千粒重29.0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5%,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2.6%,粒長6.5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78 %,堊白度25.9%,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4級,膠稠度3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1%,蛋白質含量9.7%。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40.3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64%,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85.6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3%,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9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84%。
  栽培技術要點:適期播種,稀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5天左右,畝插1.5叢左右,插足基本苗5萬苗以上。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早攻促早發,增加有效穗,夠苗及時拷田,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和結實率。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岡優527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結實率略低,后期轉色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2
  品種名稱: e優27
  選育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 福eA7×蜀恢527
  特征特性: 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6.0天,與對照汕優63相當。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株高103.0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93萬,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24.7粒,結實率82.47%,千粒重29.4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8%,精米率73.3%,整精米率53.2%,粒長7.3毫米,長寬比3.3,堊白率70 %,堊白度15.8%,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3級,膠稠度3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0%,蛋白質含量9.1%。
  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39.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47%,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82.5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5%,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3.4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03%。
  栽培技術要點:e優27栽培技術與D優527相似,苗期應適時稀播、培育壯秧。作晚稻種植,秧齡為25~30天。插植規格以21厘米×21厘米為宜。畝施純氮8~12公斤,氮、磷、鉀肥搭配。水管上后期不宜過早斷水,以免影響充實度和千粒重。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e優27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3
  品種名稱:昌優964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昌豐A×福恢964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6.1天,與對照汕優63相當。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粒重較輕,后期轉色好。株高106.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64萬,穗長24.2厘米,每穗總粒數142.0粒,結實率82.92%,千粒重23.8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2%,精米率71.5%,整精米率52.1%,粒長6.4毫米,長寬比2.7,堊白率52%,堊白度16.4%,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3級,膠稠度3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0%,蛋白質含量9.4%。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37.4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93%,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72.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86%,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9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76%。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晚栽培,閩西北播種期可安排在6月中、下旬,秧齡以25~30天為宜。畝插1.9萬叢,基本苗8萬左右。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鉀肥,后期不宜過量施用氮肥,以防劍葉披垂。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昌優964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4
  品種名稱:Ⅱ優139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科院稻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福恢139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0.2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4.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株高105.7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17萬,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36.5粒,結實率79.11%,千粒重26.7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0%,精米率72.6%,整精米率63.7%,粒長6.5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78 %,堊白度13.4%,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3級,膠稠度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1%,蛋白質含量8.8%。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晚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440.37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6.52%,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65.48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5.24%,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7.78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7.42%。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宜在6月中旬左右播種,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采用20厘米×20厘米為宜。施肥應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比,適當加大鉀肥用量,每畝比例以1.0:0.6:0.9,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畝用純N10公斤,基肥用量占肥量50%左右,分蘗肥用量約占總量40~45%,穗肥以鉀肥為重。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139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4天,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中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5
  品種名稱 Ⅱ優131
  選育單位 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Ⅱ-32A×泉恢131
  主要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9.9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4.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株高105.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59萬,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29.4粒,結實率80.37%,千粒重26.7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4%,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3.7%,粒長6.3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74 %,堊白度14.1%,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4級,膠稠度4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8%,蛋白質含量9.4%。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晚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432.63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4.68%,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78.17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8.11%,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8.23 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2.92%。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栽培在閩東南地區一般6月底至7月初播種,閩西北地區適當提早,秧齡20-25天。一般株行距23厘米×23厘米為宜,每畝插1.25萬叢左右,每叢插2苗。中等肥力田塊每畝施用純氮15~16公斤左右,按“前重、中控、后補”原則,其中基肥占總施氮量60-70%,分蘗肥插后15天內施完,根據實際情況適量施用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注意加強病蟲害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131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4天,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6
  品種名稱:B優0801
  選育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水稻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829A×蜀恢527 
  特征特性: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8.1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株高105.5厘米,每畝有效穗17.19萬,穗長24.3厘米,每穗總粒數131.4粒,結實率83.73%,千粒重28.2克。兩年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1%,精米率71.7%,整精米率42.9%,粒長7.1毫米,長寬比3.3,堊白率44 %,堊白度8.7%,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4級,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8%,蛋白質含量9.5%。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省晚稻B組合區試,平均畝產488.1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96%,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440.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61%,不顯著。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9.7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4%。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季晚稻栽培,應適期早播,稀播培育壯秧, 秧齡30天左右。畝插基本苗8~12萬。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8:1。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使其迅速建成繁茂的營養體,確保單位面積上有足夠的穗數,后期要施足穗肥,以充分發揮其大穗優勢。水管上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發生,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態,達到根旺稈壯。注意病蟲害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B優0801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豐產性較好,米質較優,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來自:福建省農業廳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