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
一、選用微生物農藥或生化制劑:微生物農藥或生化制劑既能防病治蟲,又不污染環境和毒害人畜,且對天敵安全,害蟲不產生抗藥性。如井岡霉素、春雷霉素、農用鏈霉素、BT乳劑、農抗120等。
二、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無公害蔬菜生產允許限量使用某些低毒化學農藥,但蔬菜中的有毒殘留物質不能超過國家規定標準,且其在人體的代謝產物無害,容易從人體內排除。如殺滅菊酯、克螨特、波爾多液、多菌靈等。應嚴禁施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如甲胺磷、呋喃丹、氧化樂果、久效磷等。有些農藥雖低毒但殘留期長,如三氯殺螨醇等也不宜在蔬菜上使用。
三、嚴格限制農藥濃度及劑量:農藥在使用中都有嚴格的濃度和劑量要求,尤其是蔬菜生產要嚴格掌握,即使是允許使用的農藥,也不能過量。農民在蔬菜生產中惟恐病蟲害不能消滅,往往加大用藥量和濃度,從而導致藥害和農藥殘留量超標,同時也增加了害蟲抗藥性,形成惡性循環。
四、做到適期用藥:根據病蟲害的發生危害規律,應嚴格掌握最佳防治時期,做到適時用藥。如蔬菜播種或移栽前,應采取苗房、棚室施藥消毒、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等措施;當蚜蟲、螨類點片發生,白粉虱低密度發生時采用局部施藥。施藥時間一般應于上午用藥,夏天宜下午用藥或澆水前用藥。
五、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最后一次使用農藥的日期距離蔬菜采收日期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天數,以防止蔬菜產品中殘留農藥。通常間隔天數是:夏季6-8天,春秋季8-11天,冬季則在15天以上,而且蔬菜在食用前應進行充分漂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