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防治

(發布日期:2005-3-17 9:30:55)
瀏覽人數:
小麥全蝕病又稱黑腳病,主要危害小麥、大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個毀滅性較大的病害,被列為國內植物檢疫對象。小麥感病后,分蘗減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輕者減產10-2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該病擴展蔓延較快,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由零星發生到大發生一般只需3年時間。
   1、癥狀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在小麥全生育期均可發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莖基部1-2節。幼苗發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黃葉多,分蘗減少,類似干旱缺肥狀,初生根(種子根)和根莖(地中莖)變成黑褐色,嚴重時可造成全株連片枯死。“全蝕”這個名詞就是用來形容苗期被害嚴重時的狀態。拔節期冬麥病苗返青遲緩、分蘗少,病株根部大部分變黑,在莖基部及葉鞘內側出現較明顯灰黑色菌絲層。抽穗后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病根變黑,易于拔起。在莖基部及葉鞘內布滿黑褐色菌絲層,呈“黑腳”狀,后顏色加深呈黑膏藥狀,其上密布黑褐色顆粒狀子囊殼。土壤干旱時,黑腳及黑膏藥特征不明顯,也不形成子囊殼,但莖基和根變成黑褐色,出現白穗。“黑腳”和“白穗”成株期所特有的癥狀。
   2、發生規律   小麥全蝕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原為禾頂囊殼菌。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土壤內的植株病殘體及帶菌糞肥中越冬、越夏。小麥播種后即可侵染,并陸續出現苗枯、黑腳、黑膏藥、白穗等癥狀。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15cm時被害最為嚴重。病害的發生輕重受多種因素影響。連作重茬發病重;土壤沙質通氣好、偏堿性發病重;土壤缺肥病重,施用銨態氮肥及增施磷肥可明顯減輕發病;春季多雨,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發病。
   3、防治措施
   (1)、加強植物檢疫,嚴禁從病區調種,防止病害傳入,保護無病區。
  (2)、零星發病區,堅持就地封鎖,就地消滅。發病田要單收單打,所收小麥嚴禁留種,且麥稈、麥糠不能直接還田,最好高茬收割,然后把病茬連根拔掉焚燒,盡量減少菌源。重病地塊,可實行輪作換茬,推行麥萊、麥棉等輪作,以切斷全蝕病菌源積累,控制病情的發展。嚴重發生地塊,三年內不種小麥而改種其它作物,可以控制全蝕病的發生。同時,要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及銨態氮肥,合理灌溉,大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藥劑防治   ①種子處理:每10千克麥種用生物制劑“蝕敵”(主要成分為熒光芽孢桿菌)50克拌種,拌種時,先將麥種浸濕,將藥劑均勻拌人,晾干后即可播種,嚴重地塊可適當加大用藥量。或每10千克麥種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0-20克進行包衣。也可用12.5%禾果利(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或2%立克秀(戊唑醇)可濕性粉劑拌種。拌種或包衣時,要嚴格掌握用藥量,以免影響出苗。   ②大田防治:據試驗,在播種期使用“蝕敵” 拌種的基礎上,于小麥返青拔節期,每畝用“蝕敵”l70克兌水50千克灌根,效果更佳。灌根時,可采用工農-16型噴霧器,去掉噴頭用紗布包噴頭,打小氣流,沿麥壟對著根部澆灌。用20%三唑酮乳油每畝l00毫升兌水50千克灌根,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