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2005廣東省審(認)定通過品種簡介--水稻(三)

(發布日期:2005-4-11 9:57:15)
瀏覽人數:
15、華小黑1號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5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華粳秈74/聯鑒33//華粳秈74(以華粳秈74為受體,黑米品種聯鑒33為供體,通過雜交、回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相結合的方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種皮紫黑色,其它農藝性狀與華粳秈74基本相似。
產量表現:2004年晚造華南農業大學水稻品比試驗,畝產352.4公斤,比華粳秈74減產4.3%,減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合移栽、拋秧和直播;⑵可適當密植;⑶施肥宜前重后輕,適合高產栽培。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小黑1號種皮紫黑色,除種皮性狀改良外,其產量、農藝性狀與華粳秈74相當或基本相似。適宜我省各地晚造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6、優優30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6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優I A/廣恢30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2天,比優優4480遲熟3~5天。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科高95.6~99.1厘米,穗長21.3厘米,每穗總粒數132粒,結實率78.4%~84.3%,千粒重24.0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整精米率40.4%,堊白粒率4%~50%,堊白度0.4%~15.0%,直鏈淀粉含量18.9%~23.1%,膠稠度73毫米,長寬比2.6。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80.9%,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1.3%和72.4%,不抗中A群,田間穗瘟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抗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5.4公斤和481.8公斤,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分別增產13.28%和12.37%,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播種期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造7月上旬至7月中旬;⑵本田畝用種量1公斤左右,稀播培育分蘗壯秧;⑶早造秧齡25~30天或5葉齡,晚造秧齡16天左右或5葉齡,拋秧3~4葉齡為宜;⑷一般畝插1.8~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⑸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倒伏,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25±2天,即父本比母本早播25±2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優優30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優優4480遲熟3~5天,豐產性突出,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抗稻瘟病(但不抗中A群),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7、華優107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7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種子公司、廣東省饒平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Y華農A/R107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5天,比培雜雙七早熟2天。分蘗力中等,葉直,劍葉較短。科高100.8厘米,穗長21.3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41~146粒,結實率79.1%~83.7%,千粒重21.9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52.0%,堊白粒率13%,堊白度4.6%,直鏈淀粉含量21.6%,膠稠度78毫米,長寬比2.8。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9.8%,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2.6%和82.8%,不抗中A群,田間穗瘟發生中等偏輕;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10.9公斤和470.8公斤,2002年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增產16.83%,2003年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10.79%,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種,疏播培育嫩壯秧,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25~30天秧期、秧苗長至6葉前后移植,拋秧時秧苗3.0葉左右拋植;⑵移植的畝插1.5~2.0萬科,每科插雙谷秧,拋秧的畝拋45盤左右;⑶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擇安全隔離區生產雜交種;⑵安排早、晚造制種田出穗揚花的最佳時期;⑶根據不育系和恢復系生育期安排好播種、插植差期;⑷采用適當行比,增加不育株數;⑸適時適量噴施“九二○”,人工輔助授粉;⑹注意除雜、防雜保純。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優107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早熟2天,豐產性突出,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中抗稻瘟病(但不抗中A群),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8、II優36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廣恢36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8~133天,比培雜雙七遲熟4~6天。分蘗力中等,葉片較長而寬,稍披。科高107.1厘米,穗長23.5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43粒,結實率78.5%,千粒重23.4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整精米率49.2%~56.7%,堊白粒率9%~39%,堊白度0.9%~9.8%,直鏈淀粉含量15.4%~17.8%,膠稠度58毫米,長寬比2.8。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67.4%,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0.4%和44.8%,田間穗瘟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8.9公斤和458.9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5.32%和9.57%,2002年增產不顯著,2003年增產顯著。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5公斤(種子純度不達標)。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造7月上旬至中旬播種,本田畝用種量1~1.5公斤,稀播培育分蘗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或5~6葉齡,晚造秧齡16~18天,拋秧3~4葉齡為宜;⑵一般畝插1.6~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⑶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10±2天,即父本比母本早播10±2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36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4~6天,豐產性較好,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熟期偏遲。適宜我省中南稻作區早造種植和一季中稻區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9、華優99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9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Y華農A/廣恢99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111~116天,比培雜雙七遲熟2天。株型緊湊,分蘗力強,有效穗多。科高99.3~103.4厘米,穗長21.2厘米,每穗總粒數122~131粒,結實率83.7%~86.9%,千粒重21.4~21.9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1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64.2%,堊白粒率6.0%,堊白度0.6%,直鏈淀粉含量17.6%,膠稠度80毫米,長寬比2.9。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43.4%,其中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42.6%和40.8%,對中北稻作區菌株抗性頻率為60%,田間多數點稻瘟病發生輕微,個別點穗瘟中等偏重發生;中抗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和后期耐寒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7公斤和451.6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10.29%和10.02%,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9.8公斤。日產量4.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一般畝插1.8~2萬穴,畝插基本苗6萬左右;⑵及時防治病蟲害,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10±2天,葉齡差2.5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優99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2天,豐產性突出,米質達國標優質1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至二級,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我省非稻瘟病區早、晚造慎重選擇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0、雙優8802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0
選育單位:湛江海洋大學雜優水稻研究室、廣東天宏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雙青A/HR8802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112~116天,比培雜雙七遲熟1~3天。株型緊湊,葉片較長大,中部葉較多,分蘗力較強,科高92.8厘米,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06~112粒,結實率78.6%~83.9%,千粒重27.8~28.4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二級,整精米率54.1%~58.4%,堊白粒率20.0%~62.0%,堊白度4.0%~6.2%,直鏈淀粉含量20.2%~21.2%,膠稠度50.0~75毫米。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86.0%,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1.8%和79.6%,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對白葉枯病C4菌群和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較強,后期耐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16.3公斤和424.8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1.57%和3.48%,增產均不顯著。2004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3.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培育適齡壯秧;⑵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防止中后期過氮;⑶適時露田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⑷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白葉枯病和后期紋枯病的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⑴雷州半島早春制種,父母本葉齡差為5.3葉左右,晚造時間差為13~15天;⑵嚴格除雜去劣。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雙優8802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1~3天,產量與對照組合相當,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二級,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粵北以外地區早、晚造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1、天優372(原名天豐優372)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1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372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2天,與華優8830相同,比優優4480遲熟3天。分蘗力中等,株型集散適中,劍葉直,后期熟色好。科高94.6~96.8厘米,穗長20厘米,每穗總粒數136~142粒,結實率78.8%~83.4%,千粒重24.7~25.1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57.7%,堊白粒率11%,堊白度2.2%,直鏈淀粉含量23.3%,膠稠度85毫米,長寬比3.2。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6.6%,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6.5%和95%,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6.2公斤和513.3公斤,2003年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增產11.06%,增產極顯著,2004年比對照組合華優8830增產6.57%,增產顯著。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3月上旬,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本田畝用種量1~1.5公斤,稀播培育分蘗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或5~5.5葉齡,晚造秧齡16~18天,拋秧3~4葉齡為宜;⑵一般畝插1.8~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⑶病蟲害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稻瘟病區注意防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本省秋季制種時,父母本可同時播種,或母本早播3~4天播。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天優372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與華優8830相同,比優優4480遲熟3天,豐產性好,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