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甘薯名優品種介紹

(發布日期:2005-4-28 9:13:41)
瀏覽人數:
甘薯選用什么品種好,要看市場需求、作什么用,同時還要考慮當地栽培生態條件,特別是土壤病害。據試驗,經過脫毒一般可增產20%~30%,并對其外觀、商品性還有所改善。因此,選用脫毒甘薯良種是取得甘薯高產的前提。總的目標是選用抗災、抗病、優質、高產、高效的甘薯脫毒品種。據國家甘薯區域試驗和河南省區試與多年生產實踐選用如下各類甘薯優良品種。 
  一、淀粉加工用薯(或切片曬干作工業原料) 
  淀粉加工用品種應選用適宜當地條件的淀粉含量高、淀粉產量比徐薯18增產的品種。無病和多病(根腐病、莖線蟲病)區,選用高產、抗多病國審品種商薯19豫薯12號、13號、濟薯15號(短蔓、抗旱、高抗根腐病、黑斑病,較抗莖線蟲病);無根腐病春薯區選高淀粉、抗糖化品種商0110-3、平薯3號和高淀粉豫薯7號、洛96-6、梅營1號等;重根腐病地區可選用脫毒徐薯18和冀薯98(高產、高淀粉、優質綜合性狀好)等淀粉加工用品種。 
  1.商薯19(國家鑒定通過的高產、多抗淀粉用品種) 
  優點:高產、高抗根腐病。淀粉含量稍高于徐18,可達20-22%,國家北方區試驗、薯干、淀粉產量均較徐薯18、選系77-6增產10%以上,居首位。春薯高產田畝產鮮薯3500多公斤以上,畝產淀粉達700公斤左右。優點:高產、高抗根腐病、抗莖線蟲病、抗旱、耐澇、綜合性狀優良,蔓較短、萌芽性優。 
  2.豫薯12號(國審高產、多抗淀粉用品種) 
  優點:高產、耐澇,抗根腐病、較抗莖線蟲病,淀粉粘度高,加成的粉條筋力強。鮮薯與淀粉產量高,比徐薯18增產20%左右,淀粉率20%左右,相當于徐薯18。國家試驗結果:鮮薯產量平均比徐薯18增產18.6%產量平均增產17.1%,2002年通過國家審定。 
  3.豫薯13號(國審多抗、高產淀粉用品種) 
  優點:高抗根腐病,抗莖線蟲病、抗旱、蔓短,淀粉率21.9%接近徐薯18,國家試驗結果鮮薯平均產量比徐薯18增產13.9%、薯干平均增產12.2%、2002年已通過國家審定。春薯畝產可達3500公斤以上。 
  4.平薯3號(抗糖化、高產淀粉專用型品種) 
  優點:高產,高淀粉,抗糖化。省區試薯干、淀粉產量較徐薯18選77-6分別增產16.2%和18.1%,平均烘干率31.8%,較徐薯18高2.5個百分點。、粗淀粉率22.66%。特征特性:頂葉綠色,葉心形,葉脈紫色,薯皮黃白色,薯肉白色,熟食味貯藏前后味淡、干面變化不大,表現糖化速度很慢,其特性特別適宜長期淀粉加工,而且薯皮黃白色,便于加工收購鮮薯時區別于其他品種。缺點:不抗病。適宜于無病淀粉加工地區種植。 
  5.徐薯18(國家試驗標準品種) 
  由江蘇徐州地區農科所經有性雜交選育而成。優點:綜合性狀好,產量穩,高抗根腐病,抗旱、耐瘠。莖葉色綠,葉心形帶齒或淺缺刻。葉脈紫,莖綠帶紫,中蔓,薯皮紫紅色,肉色白,切干率30%左右,淀粉率20%左右,食味較好,比普通徐薯18增產20-30%,適合重根腐病、淀粉加工區種植。缺點:不抗莖線蟲病,黑斑病,莖線蟲病區注意選用健薯育苗和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 
  6.豫薯7號(國審淀粉專用型品種) 
  優點:淀粉率高,淀粉率平均高達22.61%,春薯淀粉率高達24%左右, 比徐薯18高三個百分點,萌芽性,耐貯性好,生長勢強,耐瘠薄、抗旱,適應性較廣。薯干、淀粉產量分別比徐薯18增產17.8%和22.8%。中抗莖線蟲病和黑斑病,春薯畝產3000公斤以上,夏薯2000公斤以上。缺點:不抗根腐病。 
  7.梅營1號(高淀粉品種) 
  優點:淀粉率高(省農科院測定兩年分別為26.07%和24.8%)抗旱、中抗莖線蟲病,不抗根腐病,春薯產量高。春薯淀粉產量比徐薯18增產20%左右,春薯高產田鮮薯畝產3000公斤左右。據湖北、湖南、陜西、四川、云南等省試種表現高淀粉、高產。熟食味面甜。經過省區域試驗,認為該品種適宜在無根腐病春薯淀粉加工區種植。 
  二、食用、食品加工用或商品用薯 
  食用品種應選擇薯肉色黃至桔紅、薯皮光滑、色澤好,結薯早,能早上市,商品薯率、鮮薯產量均高,可溶性糖、胡蘿卜素、維生素C、蛋白質含量高的品種。(1)作烘烤、食用,優質商品薯選用:徐34、商019-3(高糖、高胡蘿卜素、味佳)、魯薯8號(薯皮淡紅,肉色杏黃,食味優于北京553,產量高,其干率高5個百分點,抗根腐病,黑斑病)、北京553、遺字138、冀薯4號等。(2)早上市,作商品薯選早熟高產品種徐薯23(國家鑒定品種,產量較高、紅皮、桔黃心、高干)、商薯85(商958-5國家鑒定品種高產、早熟早上市、紅皮紅肉、抗病)、蘇薯8號和安平1號又稱黃皮蘇8(3)高產優質特用、食用紫薯,選濟薯18、廣紫1號(廣104,皮紫色、肉花紫色,味佳)和“群紫1號。 
  1.優質紅肉品種 徐34 優點:食味上等,細、膩、甜,鮮薯含可溶性糖3.09%、維生素C 19.39mg/100g、胡蘿卜素3.93mg/100g。烘烤、加工薯脯品質好。特征:地上部均為綠色、葉心形、葉面皺縮、莖葉脆嫩,薯塊紡錘形、光滑外觀好,薯皮赭紅色、薯肉桔紅色。結薯集中,薯塊大而集中,夏薯畝產2000公斤左右,抗根腐病、莖線蟲病。 
  2.脫毒北京553:經脫去病毒病增產40%以上。萌芽性、生長勢均有明顯提高,薯皮黃色、薯肉杏黃。優點:食味軟甜,抗莖線蟲病。產量較高,春薯高產田畝產4000公斤左右,夏薯3000公斤以上。缺點:不抗根腐病。 
  3.高產、早熟 安平1號(黃皮蘇8):優點:高產、早熟、紅肉、黃皮光滑、商品性好。鮮薯產量稍高于蘇薯8號,較徐薯18增產35%以上,平均干率23.3%。春薯生長3個月即達到2500公斤/畝以上,8月中旬上市,價格高,效益好,畝收入1500~2000元。缺點:不抗根腐病,食味一般。 
  4.蘇薯8號:優點:早熟、高產、省區試鮮薯產量首位,較徐薯18增產達30%以上,春薯畝產4000公斤以上;夏薯3000公斤以上,早熟性好,抗莖線蟲病和黑斑病。特征:蔓短,半直立型,頂葉綠色,葉脈綠,葉形復缺刻,莖綠色,分枝多。薯皮紅色、薯肉桔紅。平均干率21.8%,食味一般。缺點:食味一般,不抗根腐病。 
  5.紫薯品種 濟薯18號:。優點:高產、優質、抗病、短蔓。鮮薯產量高,結薯整齊。春薯一般畝產2500-3000公斤,比山川紫高一倍以上。比徐薯18增產10%左右。⑶品質優。薯皮紫色,夏薯肉色紫(春薯肉淡紫),薯形長紡,光滑,商品率高達90%,春薯烘干率33%左右,夏薯28%左右,肉質較甜、糯。鮮食保健,還可加工天然花青素。抗根腐病,較抗莖線蟲病。缺點:抗黑斑病能力差,注意用多菌靈防病。 
  6.紫薯品種 群紫1號:。優點:高產、優質、外觀好、抗病,薯皮黑紫色、薯肉紫色、味較甜、面、細。鮮薯產量接近徐薯18,較日本山川紫增產1.57倍、干率30.0%接近徐薯18(29.9%),其耐蔭、耐肥性能明顯優于山川紫。特征:頂葉色、葉色均綠帶褐,葉掌形,葉脈色、莖色均紫,蔓較短。初次鑒定:抗莖線蟲病、中抗黑斑病,根腐病抗性未鑒定。 

  作者肖利貞簡歷: 肖利貞,男,研究員,曾任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兼職中國作物學會第二屆甘薯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植物生理學會理事。1994年榮獲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工作者,1995年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優秀專家”。 
  主要業績:從事甘薯育種栽培研究36年來,先后主持過省甘薯高產栽培協作研究、甘薯需水規律研究、甘薯親本篩選與創造子專題研究、國家“八五”甘薯育種攻關“甘薯新品種選育”子專題研究及“九五”省科普項目:“甘薯高淀粉品種利用及三粉加工產業化開發”等項研究。在甘薯栽培研究中,科學地確定了甘薯高產栽培的群體長相指標、土壤水分生理指標與營養生理指標,以及甘薯需水規律,其中“甘薯品種耐旱性鑒定研究”已被《植物抗性生理研究》錄用。“甘薯需水量與產量相關性研究”結果已被收入《中國甘薯栽培學》。先后參于主持選育出:國審高產早熟型“GS豫薯6號”、國審高淀粉型“豫薯7號”,多抗高產型“豫薯9號”、國審耐旱多抗淀粉用型“豫薯13號”等品種。1980年以來,共獲省科技進步(星火)獎12項,其中“高產早熟多抗甘薯新品種GS豫薯6號的選育”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編寫了《甘薯高產高效專家談》、《薯類淀粉制品實用加工技術》,參于編寫了《甘薯脫毒及高產高效技術》、《甘薯加工與保鮮》、《紅薯》、《紅薯生產技術問答》等6部著作。在中外學術交流會議上與國家期刊上發表了“土壤水分對甘薯生理生態的影響”、“旱地甘薯高產栽培技術”、“河南省甘薯生產、加工利用現狀與建議”等論文20余篇。還為農民脫貧致富,長期深入農村基地,參加甘薯科技扶貧工作、甘薯優良品種利用及其無公害生產技術與甘薯淀粉、粉條、粉皮等加工技術咨詢,并幫助甘薯集中鄉、村建立甘薯良種、原料生產與加工基地,籌辦龍頭企業,以及科技信息服務工作。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肖利貞
  郵編:450002 通訊地址: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一號省農科院西院19-12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