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首頁
>>
信息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2005年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chinaqfs.com 2005-5-23 10:14:47 信息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瀏覽:
200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5%,增幅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投資增幅回落和物價溫和增長等表明,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是,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如房地產投資增幅仍然較高,固定資產投資仍有較大的反彈壓力,企業利潤增幅回落,企業虧損和庫存增加,就業壓力增大等。因此,當前宏觀調控仍不能放松。要堅持“有保有壓”的調控方針,重點抑制房地產投資和消費過快增長,防止房地產過熱特別是房價過快增長對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并要調控電力、煤炭等基礎產業投資的過快增長,保持經濟平穩協調發展。
一、宏觀經濟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
一季度,宏觀經濟延續2003年以來的增長態勢,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不斷顯現,投資增速繼續放慢,多數過熱行業明顯降溫,經濟增長的協調性提高。但投資規模依然偏大,增幅依然偏高,尤其是房地產投資高溫難退,消費物價有所反彈。從趨勢看,在保持基本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經濟增長將繼續溫和減速。
(一)工業增長進入適度快速、協調狀態工業增長高位平穩回落,顯示工業增長進入適度快速、協調狀態。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414.9億元,同比增長16.2%,比上年同期放慢1.5個百分點,相對于去年四季度,盡管出現了一定的反彈,但仍屬于適度快速增長狀態。從結構看,輕重工業協調增長,輕工業增速明顯加快,一季度同比增長16%,比上年同期加快1.1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上升了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重工業增幅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繼續回落,一季度同比16.3%,比上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從趨勢上看,全年工業增長相對于上年將繼續溫和回落,但處于快速增長區間,且呈“前高后低”的走勢。一是今年出口增幅將有可能逐季回落,帶動工業增長率回落。受全球經濟增長將放慢及入世效應可能明顯遞減的影響,后三個季度出口繼續保持30%以上的超高增長可能性較小。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進出口增長的不平衡性也說明出口高增長難以持續。由于我國外貿以加工貿易為主,進口的顯著回落將會對下一期出口增長造成明顯影響。二是繼續加強對投資的宏觀調控以及前期宏觀調控的滯后效應,將會影響工業增幅繼續回落。
(二)投資增幅繼續回落,但增速依然偏快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8%,同比大幅回落20.2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3%,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了22.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了2.3個百分點,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正在向合理區間回歸。但由于這一增速是在去年同期高基數上實現的,因此,投資增長依然偏快。1980-2003年,我國全社會投資年均增長19.6%,期間只要投資增長連續兩年超過25%時經濟必然出現過熱(至少會出現局部性經濟過熱)。考慮到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在通脹比較溫和的情況下,投資增長率的合理區間可控制在15%-20%之間。但2003年和2004年投資增長均超過了25%,月度增長顯示,繼去年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進入第二波調整以來,各月增速基本保持在25%左右,說明投資過熱的情況并未得到根本控制。因此,繼續保持現有的宏觀調控力度仍有必要。從去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果看,重點調控行業投資繼續放慢,調控效果繼續顯現。1-3月,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分別下降2.9%和1.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6%。但對房地產這一重要熱源的調控效果還不理想。今年1-3月累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6.7%,比全部規模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快1.4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高達25.7%,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房地產投資比重均超過了40%,這是導致當前投資增長仍然偏快以及最終使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瓶頸約束增強的重要根源。投資結構趨于優化,農業、能源、交通和水利及部分服務業投資得到加強。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39.9%,水利、環境和公共基礎管理業的投資同比增長30.3%,煤電油運的投資繼續得到加強,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4.3倍。總體來看,各行業和領域的投資增長有趨于均衡增長的趨勢。
(三)出口持續高速增長,進口增速大幅回落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與去年同期呈截然相反的走勢,這種情況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1-3月,我國出口1559億美元,進口139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9%和12.2%,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6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為貿易逆差近80億美元。尤其是2月當月出口增長30.8%,進口則下降5%。影響當前進口增長緩慢、出口高速增長的原因:一是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顯現,國內需求增幅趨于放慢,由此導致進口下降,如糧食豐產后,一季度國內對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進口同比分別下降20%和35.9%;而投資速度放慢及進口替代等因素的作用使鋼坯及粗鍛件進口額下降64.1%,鋼材進口僅增長2.6%。二是由于這幾年產能過度擴張,生產能力過剩,迫使企業擴大出口。三是因紡織品出口配額的取消,紡織品出口呈現“井噴式”增長。四是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也促使一些上游產品出口出現高增長。如煤和焦炭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達76.6%和59.6%,鋼材出口金額增長更是高達284%。盡管一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了較大的順差,但從趨勢來看,今年外貿出口增速有可能會顯著回落,其理由:(1)自入世以來,我國外貿出口已持續三年超高速增長,去年增速更是高達35%,在如此高的基數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難度加大。(2)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可能明顯減速。前兩個月外資企業出口同比增長32.3%,低于全國同期出口增幅(36.6%)4個百分點,占全國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6.7%,同比下降了1.87個百分點。國際市場需求放慢將使外資企業出口增幅明顯回落。外資企業出口是拉動我國近年來出口持續高增長的重要動力,外資企業出口增速放慢,勢必將引致我國整個外貿出口增速趨于回落。(3)針對國際國內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勢頭,國家已經采取了嚴格限制鋼材出口的措施,同時還將盡快取消對鋼坯、鋼錠的出口退稅,這將對鋼材出口形成一定的壓力。(4)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尤其是最近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美國以及歐盟等西方國家開始采取種種限制措施,這對我國今后紡織品出口以及整個外貿出口將會造成不利影響。綜合分析,今年進出口增長將會出現雙雙明顯回落的趨勢;全年繼續延續貿易順差格局,但后三季度順差將會比一季度明顯縮小。
(四)消費物價有所反彈,但價格漲勢將逐步趨緩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8%,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從月度增長趨勢看卻出現一定的反彈,其中2月份同比上漲3.9%,比1月大幅上升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8%。3月雖比2月回落,但比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分別加快了0.3個和0.8個百分點。據此有人認為,通脹壓力又在加大,需要盡快采取加息措施遏制通貨膨脹。我們認為,季節性因素是影響近期CPI反彈的主要推動力。首先,去年同期CPI基數較低。其次,今年2月份恰逢春節,節日期間鐵路、公路、餐飲、旅游等服務價格季節性上調對當月價格上漲貢獻較大。統計顯示,2月份服務價格上漲4.2%,漲幅比上月提高2個百分點,拉動CPI漲幅提高0.4個百分點。三是食品類價格上漲仍是推動CPI上漲的重要因素。前3個月食品價格上漲6.1%,其中主要肉禽及其制品、蛋、水產品、蔬菜價格上漲較快,分別上漲12.2%、10.8%、11.4和9.0%,而糧食價格僅上漲1.3%。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和天氣寒冷、運輸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所導致。總的來看,目前通脹壓力并未增大。從未來物價走勢看,我們認為,價格漲勢將逐步趨緩,全年CPI估計上漲3%左右,有望比去年回落1個百分點左右。其理由:(1)糧價開始平穩回落,食品類價格上漲空間不大。糧食價格作為影響食品類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在春節期間仍保持了回落態勢,由1月同比上漲14.2%回落到2月份的11.6%,3月進一步大幅回落至1.6%,這對食品類價格上漲將會形成明顯的抑制作用。(2)核心價格指數(以非食品類價格增長表示)趨于上升,但壓力不大。3月份非食品類價格同比僅上漲0.6%,漲幅非常有限。其原因并不是因為市場傳導機制不靈,而主要是市場供求關系還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市場競爭依然十分激烈,這種情況決定了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只能靠下游企業消化,而很難或不可能向最終產品轉移。(3)針對物價上漲壓力,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上半年繼續嚴格執行“兩條控制線”措施,短期內公共服務品價格不會大幅上調,這對價格總水平將會起到重要的穩定作用。(4)生產資料價格(PPI)呈回落走勢。1-3月PPI同比上漲5.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1%。自去年11月份以來,PPI月均回落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盡管
受國際和國內需求強勁影響,近來生產資料價格
有所回升,但隨著投資增速繼續放慢,以及近期出臺的價格調控措施逐步到位,生產資料價格上
漲將會得到抑制,PPI回落的態勢將會延續。
二、宏觀調控需重點關注四大問題
雖然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宏觀調控已經取
得明顯成效,但總體來看,當前取得的成效仍是
階段性的,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因此,要繼續保持基本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確保國民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協調發展。當前經濟發展中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
重視和關注。
(一)要警惕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盡管“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投資過度擴張的勢頭起到了明顯的抑制作用,重點調控行業投資已經明顯降溫,但投資增長仍然偏快。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地產投資這一重要熱源在原本還沒有完全退燒的情況下又有所升溫;而且,煤炭、電力等一些瓶頸部門的投資也出現了過熱的苗頭,使得投資增長面臨較大的反彈壓力。房地產作為此輪重點調控行業,雖然政府從土地和信貸兩方面采取了嚴厲的調控措施,但目前收效尚不明顯。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在全部規模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所占比重由去年前11個月的21.8%猛然提高到25.7%,升溫跡象非常明顯。對此,3月17日央行再次動用利率杠桿進行結構性調控,通過提高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抑制房地產過熱,但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此舉很難達到預期目的。造成房地產市場熱度不減的原因非常復雜,但地方政府在控制房地產過熱的調控中態度不夠堅決也是因素之一。目前部分大城市房地產投資所占比重達4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60%,房地產增長的大幅波動將會對部分地區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另外,投資過熱還有新的表現。最突出的反映在電站短期產能擴張過快,潛伏著未來電力過剩的隱憂,煤炭投資也出現過熱苗頭。據發改委項目清查結果顯示,全國僅違規上的電力項目就有1.25億千瓦,其中地方占了近八成。到2004年全國在建電站項目總規模超過了2.8億千瓦。盡管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有關部門就發出了電站建設過熱、電力供給即將過剩的警告,但前兩個月電力投資總額達434.3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173.2億元,增速高達62.7%,在全部投資總額中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9%上升為10.3%;煤炭投資增勢非常迅猛,2003年煤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13.7億元,同比增長43.8%,2004年增速迅速提高到60.8%,今年前兩個月增速進一步提高到148.7%。煤炭投資高增長對緩解國民經濟瓶頸制約、保證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50%以上的投資主要投向中小型煤礦,這種盲目擴大產能的做法,不僅導致資源開采過度過濫,而且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很大的隱患。近期各地煤炭、電力投資熱情過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房地產需求過旺而造成的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最終導致能源需求過旺。由此可見,房地產投資和消費過快增長是造成固定資產投資再次反彈的隱患之一。因此,下一步宏觀調控需綜合運用土地、財稅、金融等手段加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從根本上抑制新的不穩定因素,以保證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二)農資價格大幅上漲,農業和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2004年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較多主要是由于政策好、糧價高、天幫忙等多種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今年農民增收的難度較大。首先,從糧食增產情況來看,各方面信息表明今年在無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產量有望繼續增長,但增長幅度不會很大,糧食總量供需仍存在一定缺口。農業部意向調查表明,雖然農民種糧積極性較高,但由于冷冬原因,冬小麥、油菜長勢都受到了影響。因此,今年糧食增產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其次,從糧食及農產品價格看,去年糧食豐產、而且價格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在糧食供需趨于平衡的情況下,今年糧價增長動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現糧價的明顯回落,從而對農民增收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其三,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使今年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入春以來,受國際市場化肥價格上漲和國內能源價格上漲及運力緊張等因素影響,化肥、農藥、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揚,有的地區尿素和磷酸二銨出廠價格每噸上漲200-400元。農資價格大幅上漲,將直接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對農民種糧積極性會造成傷害,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國家免征農業稅、種糧補貼等惠農政策的效果。此外,農資市場假種子、假農藥等坑農害農現象仍然存在。以上種種情況表明,今年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
(三)企業利潤下滑庫存增加,貨幣信貸要適時微調
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流動資金趨于緊張、效益下滑、產成品資金占用增加等問題,受到社會的關注,今年這一問題更加突出。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4%,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了20.8個百分點;而虧損企業虧損額406.6億元,同比增長34.8%,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28.8個百分點。各種類型企業利潤增幅全面回落,其中,國有和三資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增幅大幅回落23.9個和30.7個百分點;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6.4%、15.6%、20.7%和32.9%,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別回落2.8個、12.4個、18.3個和21.2個百分點。多數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明顯上升,其中有8個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超過50%;企業應收賬款到2月末已達2.1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產成品資金占用比去年同期增長22.2%,上升了6.5個百分點。企業效益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和企業資金、特別是流動資金緊張所導致的。而企業流動資金緊張,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庫存大量增加占壓了流動資金。2004年末在所統計的123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約占2∕3的主要工業產品庫存增加。央行監測的5000戶企業的原材料庫存大約增加了37.3%,比2003年末高出2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貨幣信貸持續緊縮,尤其是短期貸款明顯減少對企業流動資金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4年短期貸款增加6497億元,同比少增近3000億元。今年一季度,短期貸款同比繼續少增962億元,而中長期貸款僅少增477億元。以上分析表明,目前,我國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均呈回落態勢,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油和鐵礦石價格上漲以及國內煤炭等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在當前國內市場總體仍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由于最終需求不能持續有效地擴大,上游產品漲價根本無法向下游產業或消費者轉移,從而造成中間產業虧損增加、利潤下降,這種情況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打提前量。到3月末,M2同比增長14%,已連續8個月增速在15%以下;前3個月人民幣新增貸款7375億元,同比少增加976億元,如果按照全年新增貸款2.4萬億元的預期目標,目前貸款投放速度略顯偏慢。因此,貨幣政策要未雨綢繆,及早靈活進行“松緊”微調。
(四)就業壓力仍然較大,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在經濟增長趨于放慢的情況下,今年就業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大,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也將更加突出。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回落,進一步增加就業崗位面臨相當大的難度。2004年我國GDP增長9.5%,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80萬(全年就業增長1.03%,就業彈性系數為0.11),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2005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預期目標為900萬,而GDP增長率有可能從去年9.5%回落至8.5%左右,回落1個百分點左右。如果按照2004年就業彈性系數計算,要實現今年新增就業目標將面臨相當大的困難。二是目前我國就業面臨的最大壓力主要來自三大塊:即應屆畢業生(包括大學生、中職畢業生和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城鎮需要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新增進城務工人員。據勞動保障部預計,今年全國城鎮新增勞動力將有1100萬,與城鎮新增就業崗位900萬的預期目標相比缺口為2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338萬,中職畢業生250萬,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210萬,此外,還有復轉軍人以及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繼續向城鎮轉移。200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為73%,今年很難有大的突破,再加上前幾年畢業尚未就業的學生,累積的就業矛盾越來越大;而加強房地產投資和城市建設調控將會使農民工就業增加難度。三是企業效益滑坡,用工成本增加,將使企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與去年相比會有所減弱。四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如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近期統計分析表明,今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將達49.3萬個,而全市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員為47.9萬人,可就業的崗位已經超過需求量,但今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總量預計還將會進一步上升。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技能、專業性強的人才嚴重短缺,另一方面許多人則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其他不少城市也都有類似現象。如何有效地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成為政府就業政策的一個新難點。
三、堅持搞好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繼續完善土地政策,加強信貸結構性調控
要繼續從嚴控制非農業用地的供給,抑制房地產和城市建設過度擴張,從源頭上遏制投資過快增長。對過熱行業中有利于內部結構優化的土地和信貸供給均要適當放松,如對中低檔住房建設的土地供給和資金需求要盡可能滿足;要加快貫徹落實近期政府關于穩定房價、促進房地產降溫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尤其是地方政府(特別是房地產過熱的個別城市)要把實際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同時,在當前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對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同樣要加強調控,上海等個別城市之所以房價狂漲與外資不斷進入有直接的關系。此外,要防止東部沿海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向中西部地區蔓延,從根本上控制房地產投資增長,進而促進整個投資進一步降溫;要運用市場手段加強對煤、電等行業投資的調控,通過價格、稅收等市場參數和環保標準等措施,防止這些行業出現新的重復建設及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
(二)繼續采取有效措施穩定糧價,同時要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
農業和農村經濟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從長期來看,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要建立保障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從短期來看,當務之急就是要在繼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支持力度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穩定糧價和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以確保去年以來農民增收的良好勢頭得以持續。從趨勢看,穩定糧食價格可能要重點防止糧價回落過快。糧食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有利于確保農民增收和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高。一方面,糧價長期低迷對農民利益將是極大的傷害,而且就目前糧食價格總水平而言,絕大部分城鎮居民是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今年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于非糧食價格上漲,因此,糧價穩定在一個適當合理的水平有利于緩解農業和農民增收壓力。與此同時,要堅決遏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過快上漲。隨著農業生產用肥和用藥旺季的到來,農資價格有可能還會上漲,因此,要加大農資價格檢查力度,同時對農資生產企業予以適當的補貼和稅收優惠,以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三)保持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優化消費結構投資大幅回落,消費明顯加速,投資與消費增長的協調性開始初步顯現。下一步宏觀調控在繼續保持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的同時,要在促進消費結構優化上多做文章。在住房消費結構方面,要在加強對高檔住宅消費調控的同時,要繼續支持和滿足住宅大眾消費增長。繼續增加中低檔住房供給,同時要大力激活住房二級市場,促進房地產價格下調,以確保住房消費增長的可持續性;汽車消費一方面要考慮適當降低經濟型轎車消費稅費率,鼓勵低耗能型汽車發展;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和改善城市交通設施建設,減少交通堵塞,增加停車場建設。要積極擴大休閑、健身等服務性消費,培養新的消費熱點。改善旅游環境,繼續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促進旅游消費持續快速健康增長。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市場建設,促進農村消費較快增長。
(四)積極擴大就業,爭取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在當前我國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的新形勢下,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要與積極擴大就業相結合,對就業促進作用大的投資項目要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相反,對就業促進較小的投資項目需從土地、稅收、金融政策等方面嚴格控制。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吸納勞動力的主渠道作用,盡快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減少對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壟斷行業、公用事業等行業和領域的限制,同時,金融部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中小企業吸納勞動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進一步降低農民進城務工的門檻,繼續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和素質,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鼓勵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增加中西部地區的就業機會。教育發展要與就業增長相適應,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適應各種就業機會,并鼓勵自主創業。
【發表評論】
【
打印本文
】 【
關閉本頁
】 【
大
中
小
】
相關信息
·
中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必須面對并跨過四道坎
(2006-9-22)
·
專家認為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液化天然氣以緩解能源緊張
(2006-9-22)
·
山西省實施煤炭資源整合 壓減和關閉824座煤礦
(2006-9-20)
·
國際油價為何越來越難以預測
(2006-9-4)
·
石化行業07年將進入行業“周期低迷”?
(2006-9-4)
·
磷化工 行業面臨向上拐點
(2006-8-29)
·
山西煤化工的五項競爭優勢
(2006-8-23)
·
山西省將在2010年前降低煤炭和焦炭產量年增長
(2006-8-15)
·
中國生產資料價格結束連續上漲局面
(2006-8-10)
·
煤炭生產向百強企業集中
(2006-8-9)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