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日前,筆者在農村走訪調查中發現,農資購銷經商市場十分混亂,無證經營、掛羊頭賣狗肉、假冒偽劣產品現象隨處可見,可以說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無證經營農資商品的非法商販多。
一些鄉村個體戶在從事副食品零售的同時,擅自兼營化肥、種籽、農藥;同時,在“三夏”大忙季節,一些商販還走村串戶無證經營,美其名曰上門服務,其實是個別不法分子兜售偽劣產品。
二是掛靠農資專營單位的多。國家曾明確規定,農資商品只允許各級供銷社經營,其他單位和個人一律不得經營。然而,一些個體經營戶為了取得農資經營許可證,便利用各種關系,想方設法掛靠到各專營部門,打出專賣店的招牌,從中漁利。
三是農資經營中“四無商品”多。部分農資經營網點,尤其是農村個體經營戶在化肥、農藥銷售上,存在著無生產許可證、無質檢報告及合格證、無生產及出廠日期、無產品介紹等現象,無疑給那些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生存空間,使假冒偽劣產品有了可乘之機。
四是“莊稼醫院”名不副實的多。據調查,農村相當一部分“莊稼醫院”、“農技服務站”既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坐堂會診”,又沒有相應的技術服務設施,只是掛著技術服務咨詢的招牌招攬生意而已,歸根結底只是重銷售而輕服務罷了。更有甚者,有些“莊稼醫院”、“農技服務站”的店主每遇到農民朋友前來咨詢農技知識和種田技術時,不懂裝懂,信口開河,敷衍群眾,從而導致誤農、傷農、損農的現象時有發生,給農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為此,筆者急切呼吁有關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對農村的莊稼醫院、農資門市部、農技服務站進行清理、整頓,拉網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何祥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