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首頁 >> 信息中心 >> 農資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農業三站發展中亟待破解的兩大瓶頸
//chinaqfs.com 2005-8-1 10:05:06 信息來源:《農資專刊》 瀏覽:

發展經濟,農業是基礎。發展農業,科技是主導。推廣科學種田,農業三站是骨干。
    所謂農業三站即農技推廣站、土肥站、植保站,從上世紀中葉到八十年代初,他們為我國農業科技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農技推廣人員一度成為當時的時代寵兒。可前一時期,曾經的寵兒卻幾乎已被人們所遺忘,農業三站也漸漸在沒落中沉睡不醒。特別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陣痛,整個農技推廣體系都遇到了嚴重的危機,大部分地區的工作經費都不同程度上出現缺口,有的地方甚至連正常的工資發放都已不能保證。不少地方出現了“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窘境,個別地方甚至連“兵”也養不起了,不要說進行農化服務,正常的業務工作都已很難開展。
    近幾年,隨著三農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農業三站也很快得到復蘇,在一片強烈的推廣普及科學種田知識、技術的呼聲中,他們再次擔當起了重任。不久前,農業部出臺了十項重大農業推廣技術補貼方案,為農業三站注入了有效的工作動力。自去年10月科技入戶工程啟動,特別是今年初“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實施以來,各地農技推廣站、土肥站的技術人員全力投入,為科技入戶工程和春季行動的順利開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雖然正在恢復中的農業三站已經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久病在身”,不可能“一朝痊愈”,就目前來說,仍有很多問題困擾著他們,其中猶為突出的還是經費和人才問題。

經費緊張是最大瓶頸

    在河南省土肥總站的一份工作報告中,農技推廣人員指出,資金問題是當前限制全省農技推廣工作上規模上檔次的最大難題和瓶頸。據了解,河南省自1998年開始組織測土施肥,盡管配方肥配制推廣總量呈梯級跳躍式增加,但到現在,年配制推廣總量也不過20萬噸左右,占全省用肥量的1.4%。而很多發達國家的配方肥使用率都已達到了70-80%,即使與我們同屬于發展中國家的印度也已達到了15%。許多年來,測土配方施肥推廣不開,規模上不去的一個關鍵制約因素就是經費不足。
    天津市土壤肥料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現在開展的測土施肥工作完全是一項公益事業,向老百姓收取費用是不可能的,而積少成多的測土成本光靠土肥站也承擔不了。上級對土肥站的工作是相當重視的,但苦于財政緊張,給站里的撥款也僅夠工作人員半年的工資和活動經費,以及少量設備的更新。目前在天津地區,僅有市土肥站配備了新式測土設備,很多區縣的基層土肥站使用的仍是1980年全國土地普查時的舊設備,測土效率以及準確度都不夠理想。
    面對經費緊張的問題,河北省石家莊市農技推廣中心也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幾年來,雖然市內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積極創新機制,更新手段,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總體上仍然沒有改變靠“一張嘴、兩條腿”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狀況。手段落后主要體現在一是交通工具落后。以前大部分縣市農業技術部門沒有交通車輛,以自行車為主下鄉搞技術服務。近兩年有所改變,大部分縣市技術中心有了一輛汽車,但仍難以滿足工作需要。二是試驗設備、監測儀器不足,一部分縣市的試驗設備、監測儀器嚴重匱乏,有的縣市根本就沒有化驗室,而有的縣市通過多種途徑裝備了儀器設備,但由于經費不足,大部分也處于停用狀態。
    甘肅省部分農技部門也表示,由于資金緊缺,許多業務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特別是信息服務等工作需要較為先進的設備,較為充足的資金來源,這些都是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
    可以看出,經費緊張極大的制約了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政府財政撥款的支持,同時農業三站自身也要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特別是國家放開化肥經營政策后使“組建測配站,推廣配方肥”成為現實,農業三站可以直接從農資公司或企業進貨,經銷配方肥,這為打通瓶頸,緩解經費危機開創了一條重要途徑。

人員不足是發展障礙

    多年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很少新進大學生,就石家莊市農技推廣系統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縣、鄉的農技推廣部門十年來基本沒進新人。不久前的機構改革后,縣級技術人員又減少了5%,目前市、縣、鄉三級種植業國家技術人員總計只有800余人,平均每萬畝耕地不到1個人,加上專業分割、作物分割,人均服務范圍很大,技術人員大部分精力處于上傳下達、信息反饋的工作狀態,具體技術工作難以實施。另外還有人員老化問題,縣級技術人員中大部分集中在35到49歲之間。50歲以上的占20%左右,35歲以下的占31%。
    在農技推廣部門,如果按23歲參加工作,平均58歲退休,年更新速率應該達到3%左右,那么35歲以下的青年人就應該占到將近40%,但目前新生力量嚴重不足。
    天津市土壤肥料站的一位高級農藝師向記者透露,現在農技系統的編制都是固定的,農業三站要進新人需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天津市土肥站僅有14名工作人員,工作緊張的時候領導、職工一齊上陣,每個人要負責一個區(或縣)的指導任務,壓力相當大。但上級未批準進新人,站上自己加人手的話,工資問題沒法解決。還有就是站內現在擔當主要任務的都是40歲以上臨近退休的老農藝師,新分配來的大學生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磨練和培訓才能適應工作崗位,發揮更大的作用。
    北京市昌平區土肥站現在僅有1名農藝師和4-5名助理農藝師,而就是這五、六名工作人員卻要負責全區22萬畝土地的農化服務,人手十分緊缺。可談到引進新人的問題時,土肥站站長秦嶺表示還要經過領導審批。
    上海市崇明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楊峰科長認為,人才問題已嚴重影響了農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農技推廣部門需要人才,可又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待遇不高。以崇明縣農技推廣中心為例,目前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萬元,這在消費極高的上海只能填飽肚子,很多大學生在推廣中心工作一段時間之后便另謀高就了。 
    另人不解的是,在各地農技推廣部門都在為人員緊張叫苦的時候,湖南省漣源市土肥站站長吳錫宏卻說自己手下人員富余。目前,漣源市土肥站僅有20幾名工作人員,承擔全市的農化服務工作是相當吃力的,為何還說人手富余呢?在記者的追問下,吳站長苦笑道:“我是無錢養兵啊!”據了解,漣源市土肥站的工作經費上級財政只承擔一半,另一半還要自己籌集。經費不足的問題在這里又影響到了人才的去留,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人才的引進。
    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農業生產對技術進步的要求越來越大。有人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些主要內容歸納成了“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包括土壤地力、農田水利、農資供應能力、經濟基礎等,而軟件則包括農民素質、農化服務水平、農業技術水平等,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兩者共同發展才能促進整個農業的發展,其中“軟件”的改善和提高方面,農業三站要起到重要作用。盡快使經費緊張和人員緊缺的問題得到緩解,是對農業三站建設的最有力支持,還需要社會各界多種力量共同來承擔。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安徽省農資流通協會成立 (2006-9-28)
·陜西農資價格止跌回彈 (2006-9-27)
·農資打假行動挽回損失6000萬 (2006-9-26)
·購買農資商品應注意什么? (2006-9-25)
·秋播農資貨足價低 (2006-9-25)
·河南:152萬噸農資備戰“三秋” (2006-9-21)
·河南漯河:農資打假保秋播 (2006-9-21)
·青海省10家企業發出政企聯防假劣農資倡議書 (2006-9-21)
·海南省的農資價格已經持續五個月出現負增長 (2006-9-20)
·如何投訴偽劣農資 (2006-9-19)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