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遠:在快要到秋糧收購之際,有關部門應及時在糧食保護價收購、對化肥等生產資料限價和擴大對農民種糧的財政補貼三方面給予積極表態 新近一連串的信息顯示,全國開始出現了一方面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漲,另一方面糧食價格出現下降的苗頭。相比2004年中國農民收入4%以上的增幅,如今的雙重擠壓使得今年農民增收的希望開始變得有點艱難,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存在隱憂。
“從今年初開始,吉林省玉米每噸批發價持續低迷在1130元左右,而2004年8月玉米每噸批發價比今年同期價格要高出100元。”吉林省糧食中心市場信息部一位姓單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晚秈稻的上半年收購價走勢也出現了震蕩下行。
與此同時,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卻在飛速上漲。昨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在新華網的直播訪談中說道:“前段時間我們去農村調查,到農民家里跟農民一筆筆算賬,結果發現去年農用生產資料至少漲了30%,而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礎上漲了百分之十幾。”
“今年夏糧產量比去年增長了5.1%。但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的糧價下跌和化肥價上漲,已使糧區部分農民再次陷入‘增產不增收’狀態。”徐小青說。
據農業部網站的消息,由于糧價下跌和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農民種糧每畝比上年多支出了20多元。
“現在應引起關注的是,糧價下跌將可能影響今年秋季糧食收購并影響明年的糧食安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遠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快要到秋糧收購之際,有關部門應該及時出來在糧食保護價收購、對化肥等生產資料限價和擴大對農民種糧的財政補貼這三個方面給予積極表態。”
據新華社消息,昨天山東省財政廳表示山東對小麥良種推廣的直補資金已由去年的2500萬元,增加到了今年的2.48億元。
但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代表何昌垂認為,從長期政策來看,農業不能總是財政補貼下去,他說:“今后農民收入要在穩定中有所增加就應該在創新機制上努力。”
在何昌垂看來,重要的是應通過科技投入創造有價值的農業,實現農業的多樣性。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的社會保險制度。“現在農業一出現水旱災害就只能靠政府救濟。如果在農業規模化過程中,通過政府出一部分錢和農民出一點錢來發展農業社會保險機制,那么政府就可以騰出一部分錢來扎實補貼農業科技投入。”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高級分析師賀軍向記者分析,今后農民增收不能指望在市場關系主導下糧食價格上揚,“我觀察到,6月初溫家寶總理在河北農村考察時說到了糧食流通體制要朝有利于農民的方向發展,這暗示了今后的重點是通過調控保證農民增收,而發改委這幾個月來在農業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控制農資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