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資市場的放開,農資經營領域競爭愈加激烈,大量假劣農資充斥市場,坑農害農事件頻頻發生。面對無序的市場,廣大農民手足無措,因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買回假劣農資,導致減產減收。贛州市供銷社以發展貿易服務為契機,大力推進農資連鎖經營,以現代經營業態改造傳統經營網絡,嚴把農資質量關,向農民供應品牌農資,較好地維護了農民利益,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
工貿結合昂龍頭
農資連鎖經營,關鍵要有一個實力雄厚的龍頭。贛州大豐肥料有限公司是贛州市供銷社的下屬企業,年產復合肥4萬噸左右,生產的“虔豐”、“大豐”牌復合肥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西省重點保護產品、江西省名牌產品、江西省著名商標等,產品供不應求,頗受當地農民的青睞。雖然大豐有品牌,有銷路,但由于化肥是微利產品,季節性銷售,加上贛州本地沒有生產化肥的原料,成本高,公司多年來一直處于微利狀態。
為扭轉這一局面,將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市供銷社指導公司走工貿結合的路子,生產和經營兩手抓,在搞好生產的同時,先后與湖北宜化、中化東方、中阿公司等大中型企業聯系合作代理售肥,成為15家化肥企業的贛州區域總代理,經營品種多達30余種,水稻、果樹、蔬菜等各種專用肥一應俱全,銷量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從2001年的不足4萬噸增加到2004年的5萬余噸,銷售額超5000萬元,成為贛州市場銷售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化肥經銷商。
連鎖經營惠農民
近年來,“三農”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成為黨和政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農民收入明顯增加,但農資價格的節節上揚和假冒偽劣農資的猖獗卻阻礙了農民增收。在贛州今年查獲的一起假化肥案中,復合肥標示比例25%,但實際含量卻僅10%,如此劣肥下田,農民損失可想而知。大豐肥料更是當地造假者冒充的首選對象,“虎豐”、“新太豐”、“大旺”之類的肥料屢屢出現,不僅讓農民蒙受了損失,也使企業品牌形象受到嚴重沖擊。
為保護農民利益,維護企業品牌形象,2004年,大豐公司在會昌縣選擇了6個鄉鎮進行連鎖經營試點,實行“五統一”,即以“大豐肥料”為統一標識,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服務規范,總經理簽名承諾不賣假肥,全天24小時服務,如有質量問題,三天內給予理賠。在服務上,每逢圩日,他們聘請專門的農技員現場為農民解答用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廣科學用肥。他們還為農民提供商品配送服務,設專門登記冊,農民只需把要購買的商品加以登記,在最短的時間內,加盟店就會根據需要為農民購買配送到位,提供優質服務。他們還要求加盟店店內設置桌椅,免費供應茶水,并專門設“學習角”,擺放農業科學類書籍供農民閱讀,為趕集的農民提供信息交流學習和小憩的場所。這樣,加盟店就辦成了農民的技術服務站、商品配貨站和信息交流站。
連鎖經營為農民提供了優質優價的化肥,也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只需到加盟店登記一下,質量有保證的農資就可以送貨上門,閑暇時間,農民還可以在大豐加盟店學習農業科學技術。會昌縣筠門嶺鎮化肥經銷大戶溫松壽加盟大豐后,銷售量從原來每年的700噸左右一躍突破2000噸,成為該鎮最大的農資經銷商。
會昌試點成功后,大豐公司開始了全市連鎖經營網絡建設,先后在鐵路沿線的興國、龍南、定南、信豐、贛縣等縣組建了9個配送中心,實現就近配送,并以供銷社下崗職工為首選合作伙伴,以各縣中心鄉鎮為主區域,在全市有選擇性地發展加盟店,采用會昌模式推進農資連鎖經營。如今,像溫松壽一樣的經銷商,全市已達51家。
規范管理創品牌
對連鎖經營企業來說,管理是第一生產力。為加強管理,市供銷社指導大豐公司進一步完善了服務規范,將加盟店的經營行為流程化,在著裝、店面設計、化肥堆放、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要求,并為每個縣招聘了一名業務員,既監督加盟商的經營行為,又負責開拓市場。同時,公司經理以上的管理人員還分片負責對市場進行巡查,層層監管,對未按要求操作的,公司毫不留情進行通報,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予以摘牌,以維護“大豐”的品牌形象。今年,就有5家加盟店因不符合公司的規范服務要求被摘牌。(劉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