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們與所有農資人穿越了風起云涌的2005年。這一年,中央對“三農”給予了越來越大的支持;這一年,中國農資產業肩負起了更為深沉的使命;這一年,中國農資人經歷了更多的考驗與感動。 作為中國農資行業的專業媒體之一,我們一直熱切地關注著這個行業的成長。繁華散盡,嚴冬來臨,我們依然保持著一顆向往春天的心。 2005年,我們聽到了來自行業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們看到了行業執著前進的身影,我們感覺到了一種斗爭、團結、奔涌的力量。
“春季行動”風起全國 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 全面展開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領導有關指示精神,今年初,針對春耕生產面臨化肥價格持續上漲的實際狀況,農業部按照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立即組織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并得到了中央領導充分肯定。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增加資金投入,不少地方黨政領導親自調研,親自部署;各級農業部門積極響應,迅速行動,扎實工作;財政、宣傳等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大力支持,使春季行動實現了既定目標,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據統計,在“春季行動”中,全國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示范縣達到1020個,投入財政資金近2億元,進村入戶服務的技術人員15萬人次,培訓農民3000多萬人,落實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3億畝,減少不合理化肥施用70多萬噸,節本增效65億元。 為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要求,進一步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農業部在總結“春季行動”的基礎上,從8月下旬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科學施肥將成為推進中國農業發展的一項基礎而又長期的工作。
磷肥工業繪就“五年藍圖”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磷肥工業 “十一五”發展規劃思路》發布
5月末的春城昆明,在全國磷肥、硫酸技術裝備大型化、國產化總結交流會議上,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磷肥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思路》隆重發布。 50多年,中國磷肥工業從一無所有發展到世界第二。雖然磷肥工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但現在還是面臨許多限制前行的屏障:行業集中度較低,布局不盡合理;原料供應緊張,生產成本增加;運力緊張,運輸不暢;流通環節不夠完善,物流系統亟待建設。 此《規劃思路》表明,隨著磷復肥的快速發展,除個別品種外,我國磷肥產量已能基本滿足農業需要,DAP、MAP、NPK在“十一五”末期都將達到自給有余,產能過剩的態勢正逐漸顯現。因此,加強宏觀調控,控制磷肥總量,對磷肥發展出現的投資過熱、盲目擴大規模的勢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成為“十一五”磷肥工業發展的主旋律。 《磷肥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思路》為行業發展確立了方向,讓許多人在風云跌宕的時代看清了市場的脈絡與產業的趨勢,這個“五年藍圖”將引領中國磷復肥行業闊步邁入新時代。
“中國面孔”輝映國際舞臺 武四海當選國際肥料工業 協會(IFA)主席
6月8日,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第73屆年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隆重召開,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的12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在本次大會上,武四海先生當選該協會主席,這是國際肥料工業協會成立70多年來首次由中國人擔任的高層領導職務。 國際肥料工業協會是代表全球肥料行業的權威性非贏利組織,成立于1927年,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450多個會員單位。 武四海先生系中國-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民建中央委員、秦皇島市人大副主任、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農業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組織紛紛將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市場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重點。在此大背景下,武四海先生的當選無疑將提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引領中國農業進入更為廣闊的國際舞臺,促進中國肥料在生產、貿易、合作等領域進入更加健康的大發展時期,推動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化肥變革山雨欲來 《改革和完善化肥價格調控機制的 方案(征求意見稿)》出臺
6月下旬,當《改革和完善化肥價格調控機制的方案(征求意見稿)》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大中氮分會召開的“化肥價格放開與化肥工業產業政策研討會”上浮出水面,這個注定將對我國化肥行業帶來巨大影響的消息開始向全國爆炸般傳開。 近年來,中國化肥產業如同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水與火”的較量中努力前行,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化肥企業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與努力。此《征求意見稿》的亮相預示著中國化肥產業將徹底擺脫“計劃”與“市場”的斗爭,在不遠的將來真正步入市場經濟的快車道。一場空前的變革即將在化肥行業開始。 按照這個方案,兩三年后國家對化肥不再限價,同時相應取消化肥行業目前享受的與肥價有關的各種優惠政策,如果出現不利于農業健康發展的肥價波動,直接給予農民補貼。 國家政策的最終制定將取決于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行業成長的真正需求以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和完善化肥價格調控機制的方案(征求意見稿)》的出現,可以說讓翹首期待的化肥行業看到了市場化即將來臨的曙光。 一場變革必將催生一個新的時代。
BB肥行業期待國家標準 “首屆中國BB肥行業發展 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6月25日,由中華合作時報社和美盛化肥中國區共同發起并主辦的“首屆中國BB肥行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圓滿舉行。全國各地BB肥行業近200名代表到會,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專家學者在此次論壇上也分別作了重要發言。 作為此次論壇的一個重要議題,“BB肥行業標準”受到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國家化肥質量檢測檢驗中心(上海)還專門作了“摻混肥料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的探討”的主題發言。據了解,如果相關審批工作進展順利,BB肥行業標準有望在今年年底出臺。 一個行業沒有標準,在無規則中競爭,將很難做大做強。此次論壇上的廣泛呼吁,讓業內高度關注的“BB肥行業標準”已經呈現曙光。在隨后由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資雜志社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農資總裁圓桌論壇”上,BB肥行業規范化發展再次成為討論熱點。 人心所向,中國BB肥行業的春天即將來臨。
“輝隆經驗”成為行業范本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做出深情批示
7月4日,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決策參考》第七期刊登了省委政研室調研組《重構農村商業網絡的積極探索——安徽輝隆農資集團調查》,7月6日,《安徽日報》全文刊發了這個調查報告。對于輝隆集團的全面崛起,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此調查報告上深情批示:輝隆集團按現代企業理念,構建中國特色的農資銷售網絡,致力打造中國農村商業品牌,進行了積極探索,已初步取得了明顯成效。望予認真總結推廣。 此報告翔實介紹了輝隆集團在全省大力發展農資連鎖、致力打造中國農村民族商業網絡的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同時,站在迎接對外挑戰的高度,指出打造農村現代民族商業網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體現出輝隆集團堅持實施“輝隆連鎖”品牌戰略不動搖,努力打造安徽農資“沃爾瑪”的決心和信心。
農資流通迎來發展良機 “萬村千鄉”工程潮涌大江南北
在加快建設農村流通網絡、全面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國家商務部在全國農村啟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這是我國目前第三次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全面開拓農村市場的活動。 自“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各級供銷社系統紛紛積極支持、響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已經成為供銷社系統加快經營服務網絡改造的一個重要契機,農資連鎖店的建設成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據悉,在今年確定的900余家試點企業中,供銷社系統的企業大約占到40%。“萬村千鄉”工程在全國范圍內的成功推廣,將使“農家店”覆蓋全國70%的鄉鎮和50%的村落,從而使農民得到實惠,使企業贏得市場,政府獲得民心。 “萬村千鄉”絕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它是我國農村流通網絡獲得大發展的一次機遇。
文化也是生產力 《文化宜化》等專著昭示中國 農資文化初步形成
在中國農資界,從李奕廷的《農資營銷新視界》到王錫義的《賣點》,我們感受到了農資營銷文化的悄然崛起,而《文化宜化》的出現,讓我們徹底感受到農資文化撲面而來。 在通讀《文化宜化》之后,我們深切感受到一個企業在獲取了文化基因之后,如何以排山倒海之勢奔涌前進,實現了讓行業震驚的快速發展。文化的力量在宜化徹底轉化成了生產力,在以文化為社會進步主要標準的全球化時代,這種現實已經成為對整個行業的一個美好預言。 《文化宜化》告訴我們:文化也是生產力。透過《文化宜化》,我們觸摸到了一個農資企業生命深處的心路歷程,我們看到了中國農資文化初步形成的希望與亮光。
向煙臺學習 “煙臺農資現象”感動中國農資人
“煙臺農資圈”的集體崛起,“煙臺農資現象”的形成,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產業的精神,一座城市的靈魂。 “森林效應”讓煙臺所有的農資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煙臺農資企業枝葉相連,攜手并肩,共生共榮,實現了整個農資行業的集體崛起。 三下煙臺,在深層走訪了“煙臺農資圈”之后,我們寫出了《向煙臺學習——透視“煙臺農資現象”》的長篇通訊。在采訪的過程中,我們屢屢被這個集群所感動,這種集群的力量也感動了許多中國農資人。 透過“煙臺農資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誠信的煙臺、一個團結的煙臺、一個競爭的煙臺、一個和諧的煙臺。我們倡儀,沒有去過煙臺的人,應該去尋訪煙臺,走訪一下“煙臺農資圈”,感受這座美麗城市并向這座城市學習。
敢教日月換新天 中國農資流通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為行業宣言
12月17日—19日,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在安徽合肥隆重召開。 這個肩負著“橋梁”重任的行業組織,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風云變幻中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雨歷程之后,要為行業的成長而“變臉”,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次會議就是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的一次“遵義會議”。 農資流通協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能聽到廣大會員單位的聲音,流通行業的聲音,并把這些聲音集中起來,呼喊出去,要為會員單位辦實事。為行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每一位會員的共識。 “計劃經濟時代的協會是個牌子,而市場經濟時代協會要為大家辦實事。”這些堅定的話語讓所有農資人對農資產業的未來心中充滿期待。 這是一次務實的會議,這次會議也將成為中國農資行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