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農業調查總隊對大通、互助、門源、同仁、共和、都蘭等15個國家調查縣及有關涉農單位的調查了解,今年我省農資貨源充足,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化肥等主要農資價格有所下降,但備耕形勢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據對15個縣600戶農戶的調查,農民購買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跌不一。化肥價格穩中有降,但其它農資價格卻呈上漲趨勢,小麥種子上漲9%,農用機油上漲4%,農用柴油上漲8%等。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入春以來化肥價格雖有回落,但降幅不大,同時農用燃料、種子價格繼續上漲,導致種植業成本增加,對農民春播備耕造成一定的壓力。農貸資金的投放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首先,近年來,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斷上調,農村信用社化肥貸款年息達6.6375%,對農業生產而言,已難以承受。其次,由于銀行信貸部門堅持"舊貸不還,新貸不放"的原則,還款能力較差的低收入農民的生產投入受到資金短缺的影響較大。第三,部分地方存在貸款入股的現象,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入股要求不等,有些地方農戶每貸100元就要求入股2-5元,有些地方2005年每戶要求入股300元,今年在此基礎上再入股200元。第四,實行聯戶擔保后,個別農戶不能按時歸還貸款,影響其他農戶的信貸,一些低收入的農戶,因沒人聯保而無法貸款。農民對劣質農資仍有擔憂。缺乏農業技術及市場供需信息。近幾年,我省涉農部門對農戶進行了廣泛的技術培訓,但由于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農民文化素質較低,農戶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掌握仍停留在粗放、簡單經營的水平上,盲目種植導致部分農產品出現"賣難"現象,如2004年油菜籽全省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66元,2005年油菜種植面積增大后,平均價格跌落到每公斤2.31元。由于價格較低,部分農戶至今未出售油菜籽,造成農戶農業生產周轉資金短缺。 (作者 立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