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大忙季節,來自全國各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農業廳(局)和植保植檢站的代表,日前在湖北襄樊南漳縣等地參觀小麥條銹病防控現場。這里的生物多樣性試驗示范區,分別采取了品種混播、條播、塊播的模式;在措施多樣性試驗示范區里,過膝高的小麥壟邊間套的油菜開著黃花,蠶豆或土豆的秧苗都郁郁蔥蔥……這些試驗示范,都是為了探索防控的技術措施,目標是把小麥條銹病“控制在襄樊,阻擊在湖北,不能過黃河”。
農業部近日在襄樊召開的全國植物保護工作會,專門安排了參觀以上小麥條銹病防控現場,就是為了突出小麥條銹病防控的緊迫性,進一步明確從源頭治理、分區防控和綜合技術的防控策略。據了解,由于去年秋苗發病早、越冬菌源量大,今年春季發病早、擴散快、程度重,目前全國發生面積已達1800多萬畝,比去年同期多300多萬畝,而且還在呈加快擴散之勢。預計全國發生面積可能達到7000萬畝以上。
會議要求,各有關省農業部門及其植保機構要高度重視,把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立即行動起來,搞好測報,“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用藥封鎖中心病團,防止病情擴散蔓延。不要等到大面積發病,就要及時組織專業防治隊,開展大范圍的應急防治,打好阻擊戰,減少流行面積,降低流行頻率和程度。四川、陜西、甘肅等小麥條銹病越夏區,要從結構調整、品種調劑、藥劑拌種、生物多樣性調控、化學防治、農藥市場監管等多方面采取源頭綜合治理措施,減輕越夏區發病基數。要組織專業防治隊,從今年夏季防治抓起,連續抓下去。
據悉,近期農業部將組織工作組和專家組,赴重點區域和關鍵地區督導、檢查防控工作。 (信息來源: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