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通報了2006年第一季度全省重點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第一季度山西省共監督抽查155家農資產品生產、經銷企業的192批次產品,合格153批,總體合格率為76.6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1%。其中,在全省生產領域抽檢了92家企業生產的105批次產品,合格97批次,合格率為92.38%。流通領域共抽檢了63家單位經銷的87批次產品,合格56批次,合格率為64.37%,其中農用配件32家企業的48批次產品,合格26批次,合格率為54.17%,農用化肥31家企業的39批次產品,合格30批次,合格率為76.92%。
經專(zhuan)家分析,造成流通(tong)領域質量(liang)問題突出的原因主(zhu)要在于,經銷(xiao)企業進貨時把關(guan)不嚴,多(duo)數經銷(xiao)商缺(que)乏(fa)識(shi)假辨假知識(shi),所購產品多(duo)為季節性生(sheng)產的小型(xing)企業所提供(gong)。這(zhe)些小企業條件(jian)簡陋,技術力量(liang)薄弱,缺(que)乏(fa)必要的檢驗手(shou)段,產品質量(liang)不穩定,從而(er)造成產品抽檢不合(he)格。也有部分經銷(xiao)商受(shou)利(li)益驅動,知假購假售假,擾亂了農資市場的正(zheng)常(chang)秩序(xu)。 作者:王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