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印度國家化肥部(DoF)與六位國際鉀肥供應商進行了第一輪鉀肥價格談判。
據悉,印(yin)(yin)度(du)國(guo)家化肥(fei)部(bu)期望(wang)2006—2007年新的氯化鉀(jia)合同價(jia)格將(jiang)下(xia)調$10/噸(dun)。但市場專家認為(wei),鑒于出口(kou)印(yin)(yin)度(du)和中(zhong)國(guo)的氯化鉀(jia)價(jia)格水平相當,印(yin)(yin)度(du)國(guo)家化肥(fei)部(bu)這一降價(jia)要(yao)求(qiu)將(jiang)不一定會實現。如果印(yin)(yin)度(du)的鉀(jia)肥(fei)價(jia)格談(tan)判在短時間內(nei)沒有定論,中(zhong)國(guo)進口(kou)商將(jiang)會在以后(hou)的談(tan)判中(zhong)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du)。
印度希望進口鉀肥價格下調,有其自身的理由和優勢。其一,在過去的兩年中,印度國內氯化鉀價格漲幅較大,但國內氯化鉀價格三年來始終維持在Rs4455/噸,2004年第一季度補貼數額是Rs2731/噸,2005年7月上升到Rs6066/噸。試想,如果印度國家化肥部削減氯化鉀進口補貼,則其銷售價格將會大幅度增加,需求也會大大縮減,從而嚴重影響到國內銷量。因此,國家化肥部認為,為了保障供應商的利益,下調氯化鉀合同價格是明智之舉。其二,政府認為國內氯化鉀庫存足以滿足未來三個月的施肥需求,因而,印度并不急于簽訂新的價格談判合同。鑒于以上兩點,印度國家化肥部的委員們在此次談判中占據了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