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預計7月份蔬菜病蟲發生中等偏重,主要有瓜薊馬、煙粉虱、美洲斑潛蠅、豇豆莢螟、斜紋夜蛾、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等。此外,小菜蛾、黃曲條跳甲、甜菜夜蛾、菜青蟲、蚜蟲、枯萎病、蔓枯病等在不同地區也將有不同程度發生。 瓜薊馬:預計發生中等偏重,主要為害葫蘆科、茄科蔬菜; 煙粉虱:預計發生中等偏重,主要為害葫蘆科、茄科蔬菜; 豇豆莢螟:預計發生中等偏重,主要為害豆科蔬菜; 美洲斑潛蠅:預計發生中等、局部偏重,主要為害葫蘆科、豆科蔬菜; 斜紋夜蛾:預計發生中等、局部偏重,為害多種蔬菜; 霜霉病:預計發生中等偏重,主要為害葫蘆科、十字花科蔬菜; 白粉病:預計發生中等、局部偏重,主要為害葫蘆科、茄科、豆科蔬菜; 炭疽病:預計發生中等、局部偏重,主要為害葫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 疫病:預計發生中等,為害多種蔬菜; 病毒病:預計發生中等,為害多種蔬菜。 二、主要依據 (1)6月份蔬菜病蟲總體發生中等偏重,田間病蟲源基數較大,病害發生較重,部分蟲源上升。煙粉虱平均百葉蟲量和受害率分別為902.05頭和46.45%,比5月的57.25頭和8.71%明顯上升;瓜薊馬平均百梢(花、葉)蟲量和受害率分別為330.23頭和41.12%,比5月的478.35頭和34.90%下降;斜紋夜蛾平均百株(葉)蟲量和受害率分別為59.88頭和18.23%;豇豆莢螟平均百莢蟲量和受害率分別為11.33頭和15.44%;美洲斑潛蠅平均百葉蟲量和受害率分別為144.29頭和22.18%。白粉病平均病株(葉)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33.46%和10.12,比5月的9.50%和2.53明顯上升;霜霉病平均病株(葉)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46.99%和7.54,比5月的14.33%和1.90明顯上升;炭疽病平均病葉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18.76%和5.63,比5月的6.75%和1.04明顯上升;疫病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24.55%和9.66;枯萎病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14.95%和6.30。 (2)品種混雜,植期不一,栽培管理水平參差:7月份我省蔬菜種植以葫蘆科、豆科品種為主,十字花科等其它品種也有一定種植面積,菜區種植品種繁雜,連作、套作現象較普遍,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利于病蟲發生。 (3)溫度偏高,降雨偏多:據廣東省氣候與農業氣象中心預報,7月份雨量西北部和珠江口附近略少1~2成,其余地區正常略偏多,月平均氣溫西北部及廣州附近偏高0.5℃左右,其余略低,最高氣溫全省較常年同期略高,利于大部分病蟲的發生和為害。 各地(di)應加強對(dui)(dui)各類蔬(shu)(shu)菜病(bing)蟲的調(diao)查,針對(dui)(dui)當(dang)地(di)大宗蔬(shu)(shu)菜和特色蔬(shu)(shu)菜開展調(diao)查和預(yu)報,抓準(zhun)病(bing)蟲的防(fang)治適期(qi),及時分(fen)類指導防(fang)治,科學使(shi)(shi)用農(nong)(nong)藥(yao),選擇高效、低(di)(di)毒、低(di)(di)殘留對(dui)(dui)口農(nong)(nong)藥(yao),嚴(yan)禁(jin)使(shi)(shi)用明(ming)令禁(jin)止在上使(shi)(shi)用的農(nong)(nong)藥(yao),保障蔬(shu)(shu)菜生產安全。
晚造稻癭蚊發生預報
預計晚造稻癭蚊在廣東省山區和歷史蚊區發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重于去年,第四代主要在晚稻秧苗為害,第五代在晚稻分蘗盛期為害,全省發生面積約300萬畝次。 一、蟲源基數 第三代蟲源在我省早稻后期為害,造成無效分蘗標蔥,標蔥在我省山區、歷史蚊區和低洼田塊等發生較重,蟲源基數較多。據茂南區站6月26日在高山新福調查,無效分蘗標蔥率達62.7%,寄生率2.1%;高州市站6月29日調查遲插田,早稻無效分蘗標蔥率一般為0.3%-8.3%,高的12.8%;平遠縣站6月27日在低洼積水遲熟田塊調查,早稻后期無效分蘗標蔥較多,標蔥率一般為1.7-5.8%,高的達11.7%,高于去年同期;南雄市站調查,早稻后期無效分蘗較多,標蔥率一般0.9-7.9%,最高29.7%,中造標蔥一般2.4-7.9%,高的達15.1%;翁源縣站6月23日調查,山區田標蔥率一般0.7-6.1%,最高7.3%,平均2.4%,略高于去年同期。 二、栽培條件 早稻播植期普遍偏遲、偏長,部分地區早、中、遲熟品種和晚稻秧田并存,同時,在我省北部地區,單季稻仍有一定的種植面積,單、雙季稻混栽,橋梁田多,利于早稻蟲源繁殖和轉移為害。另據各監測點分析,第四、五代蚊盛發期分別與晚稻秧苗期、分蘗期基本吻合,利于該蟲發生。 三、氣候條件 據廣東省氣侯與農(nong)業氣象(xiang)中心預報, 7月份全省平均氣溫正(zheng)常略(lve)偏低,雨量在大部分地區正(zheng)常略(lve)偏多(duo),有4次主要(yao)降水過程,7月可(ke)能有2個熱帶氣旋登陸(lu)或嚴重影響全省,雨日多(duo),田(tian)間(jian)濕度大,利于(yu)成(cheng)蚊交尾、產卵,卵孵化和幼蚊入侵為害。
第三代三化螟發生預報
預計廣東省第三代三化螟發生中等偏輕、部分中等,發生面積約200萬畝,發生期較去年遲,螟蛾高峰期由南至北出現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要為害晚稻秧田。發生特點:發生期偏遲、蛾期長、早播秧苗發生較重,分布不平衡。 一、蟲源基數 二代三化螟發生中等,發生期略遲于去年,殘留蟲源基數較低。 據電白縣站6月15日在旦場、麻崗等到地調查,二代畝殘蟲量平均372頭,高的達6071,比去年同期高;陽東縣站6月26日在東城鎮、雅韶鎮等地調查,二代畝殘蟲量一般353頭,高的達1030頭,三代螟蛾高峰期出現在6月30-7月4日;高明區站6月25日調查圍田區第二代平均白穗率為0.024%,畝殘蟲量平均25頭,山區片平均白穗率為0.11%,高的0.4%,畝殘蟲量平均114頭,高的422頭,三代蛾高峰期為7月13-16日;英德市站6月26日調查,二代白穗率加權平均0.06%;龍門縣站6月26日調查, 白穗率加權平均0.22%,高于去年同期的0.06%。 二、栽培條件 由于廣東省南部地區種植北運蔬菜、北部地區為避開寒露風,往往提早晚秧播種時間,秧苗期較長,秧苗期與第三代螟蛾盛發期基本吻合,利于螟蛾的產卵和為害,我省部分地區早稻熟期不一致, 至使蛾期拖長,早稻與晚稻秧苗并存,橋梁田較多,利于螟蟲的輾轉為害。 三、氣候條件 據廣東省(sheng)氣(qi)(qi)侯(hou)與農業(ye)氣(qi)(qi)象中心預報(bao),7月份全省(sheng)平均氣(qi)(qi)溫正常(chang)略(lve)偏低,雨量在大部分地區正常(chang)略(lve)偏多,有(you)4次主要降水過程,7月可能有(you)2個熱帶(dai)氣(qi)(qi)旋(xuan)登陸或嚴重影響(xiang)全省(sheng),對三化螟產卵、孵(fu)化和(he)鉆蛀(zhu)為害有(you)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