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減輕農民負擔的惠農政策,一邊是居高不下的農資價格,兩相抵消,農民最終也難得到實惠。這是統計部門的調查結果。
據省統計局統計顯示,2004年和2005年,山西農民收入增速步入快車道,分別達到12.6%和11.6%。同時,出于對農業稅減免和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的良好預期,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高漲。然而,農資價格的大幅上漲卻弱化了惠農政策的實施效果。
今年1-4月份,省統計局調查的十個農資大類中,有八類出現上漲,漲價覆蓋面較廣,其中化肥、農用手工工具、農用種子等漲勢較為明顯,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了9%、10.5%、10.4%。農資價格處于高位盤整的階段,且部分品種有繼續攀高的趨勢。
統計人員認為,高價農資沖抵了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好處,以種小麥為例,農民每畝可以得到補貼10元,而僅僅由于機械耕作費用上漲這一項,每畝地就要多支出12元以上。
另據調查,今年一季度,山西農民在家庭經營生產費用中,農戶人均用于農業的投入達到25.31元,增長27.0%。對此,統計部門分析認為,這除了與農民投資熱情高漲有關,另一方面則與農資漲價不無關聯。2004年以來政府相繼出臺的農業稅免征、種糧補貼等惠農政策大部分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沖抵。記者 薛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