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四代棉鈴蟲發生趨勢預報
//chinaqfs.com 2006-8-4 14:36:15
瀏覽:
|
|
|
湖北省第四代棉鈴蟲發生趨勢預報 根據全省棉鈴蟲監測站系統調查結果,結合我省棉花長勢、歷史資料和氣候條件進行綜合分析,預計四代棉鈴蟲在全省大部分棉區發生程度為4級,局部5級,常規棉重于抗蟲棉,高峰日百株卵量將達到200粒左右;鄂東、江漢平原棉區產卵盛期在8月3-20日,產卵高峰在8月8-15日,鄂北棉區產卵盛期在8月10-25日,產卵高峰在8月15-20日;預計發生面積達580多萬畝。
主要依據:
1、三代基數較高,且分布不均。至7月31日,全省三代累計加權平均百株卵量59.42粒,比歷年平均值77.68粒減少23.5%;但比2002-2005年平均值44.07粒增加25.83%,累計加權平均百株蟲量17.17頭,比歷年平均值27.31頭減少37.13%;但比2002-2005年平均值15.88頭增加7.51%;且發生明顯不平衡,鄂北的宜城累計平均百株卵量和累計平均百株蟲量分別為205.3粒和93.32頭;鄂東新洲區為80.2粒和30.62頭;江漢平原的潛江分別為92.2粒和16.3頭;荊州市分別為73.3粒和20頭;發生量較少的如:曾都區分別為13.5粒和3.5頭,武穴分別為25粒和12頭,天門分別為8粒和2頭。非監測點荊門市,三代累計平均百株卵量196粒,高峰日(7月6日)平均百株卵量110粒。全省三代平均百株殘蟲量為1.0~10.0頭,平均4.48頭,略低于去年的4.81頭。地區間差異明顯。
2、作物布局、棉花品種及生育期對其發生有利。8月全省棉花進入蕾鈴盛期,營養條件好,對棉鈴蟲的繁殖極為有利。茄科蔬菜和玉米基本收獲,有利于棉鈴蟲集中棉田危害;抗蟲棉對四代棉鈴蟲控制作用減弱,有利于四代棉鈴蟲發生。
3、天氣條件有利。據氣象部門預報,8月份降雨量鄂東北、鄂東南、江漢平原正常或略多,鄂西北、鄂西南略少,月平均氣溫全省略高。主要降水時段在:上旬中后期、中旬前期、下旬初、下旬末中后期,降雨時段分布較均勻,對棉鈴蟲發生無不利影響。
防治意見:
1、在蛾盛期,采用頻振殺蟲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
2、結合整枝、打頂、抹贅芽等農業措施,人工抹卵、捉蟲。減少田間蟲卵基數。
3、在卵和低齡幼蟲盛期,對當日百株蟲量5頭或百株卵量達到30粒的田塊,用甲維鹽、萬靈、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樂斯本、天王星、杜邦安打、農地樂等農藥,用藥2-3次。可兼治紅鈴蟲、斜紋夜蛾、盲蝽象等害蟲。
4、田間農事操作時,發現大蟲,及時捉除,減輕危害。
施藥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打準部位:棉株嫩尖嫩頭;二是掌握施藥方法:兩斜一蓋均勻噴霧;三是保證水量:每畝要噴足50公斤藥液,做到四周噴透,濕而不滴;四是注意施藥時間:避開高溫,防止降低藥效及人畜中毒;五是交替用藥,切忌長期單一使用同一種藥劑。
注意防治棉田煙粉虱
據調查,棉田煙粉虱在仙桃、漢川、浠水等地發生較重。仙桃7月23~25日普查,一般田塊煙粉虱百株三葉蟲量為150~570頭,部分菜棉套作棉田煙粉虱百株三葉蟲量為2100~11000頭,張溝鎮排湖村和沙嘴綠灣村大棚蔬菜附近棉田煙粉虱已爆發成災,棉田百株三葉蟲量高達22000頭,頂葉單葉卵量高達1500粒,且已誘發煤霉病,發生面積近10萬畝。漢川市在脈旺、回龍、沉湖、楊林、灣潭及新河等6個棉菜混作鄉鎮發生嚴重,發生面積近3萬畝,平均百葉成蟲量850頭。浠水發生面積1000多,單葉蟲量100頭以上。
煙粉虱具有寄主范圍廣、耐高溫、適應環境能力強、繁殖力強、誘發煤霉病、傳播病毒病和抗藥性強等特點,各級領導和棉農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督辦,統一行動,徹底圍殲棉田煙粉虱。
防治意見:
1、對蔬菜殘體徹底燒毀或深埋,并清除田間雜草。
2、對菜棉套作田塊要同時加強棉花、蔬菜及雜草上煙粉虱的防治。
3、對煙粉虱發生量不大的棉田要搶在種群密度較低時及早防治,把煙粉虱為害控制在初始階段,防止其擴散蔓延。
4、統一防治,由于煙粉虱危害多種作物和雜草,繁殖能力強,繁殖速度快,防治應較大范圍統一進行,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要統一時間、統一藥劑、連片防治。由邊緣向中心區域施藥,田邊地頭均要噴到。
5、藥劑防治可用70%艾美樂水分散顆粒劑、20%康福多乳油,1.8%愛福丁乳油、48%樂斯本乳油、0.3%保碩一號(苦參堿)。除防治若蟲外,可兼殺成蟲。
湖北省植保站
|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