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蟲
一、棉鈴蟲
(一)發生趨勢:預計三代中等偏輕發生,產卵高峰期沿江為7月16日~20日,比常年早2~3天;淮北棉區為7月24日~27日,比常年遲1~2天。預計全省發生面積約120萬畝。四代中等偏輕發生。
(二)預報依據
1、二代殘蟲量大部分棉區低。二代百株殘蟲量南譙、蕭縣、壽縣和繁昌等地為0.01頭~0.5頭,較近3年均值減少20.0%~99.7%;無為0.36頭,較近3年均值增加20.0%。潁東、居巢、廬江、宿松、太湖和東至等地百株殘蟲量均為0頭,居巢和廬江與近3年均值相同,潁東、宿松、太湖和東至比近三年均值減少100%(見表3)。 表3 二代棉鈴蟲殘蟲量(頭/百株)
縣 別 2006年 2003~2005年 均值 比近3年均值±頭 比近3年均值±% 蕭 縣 0.02 0.73 -0.71 -97.3 潁 東 0.0 0.38 -0.38 -100.0 壽 縣 0.3 0.36 -0.06 -20.0 南 譙 0.01 3.12 -3.11 -99.7 居 巢 0 0 0 0 無 為 0.36 0.3 +0.06 +20.0 廬 江 0 0 0 0 望 江 0.7 0 +0.7 宿 松 0.0 0.4 -0.4 -100 太 湖 0.0 0.2 -0.2 -100 東 至 0.0 0.44 -0.44 -100 繁 昌 0.5 4.67 -4.17 -89.3
2、食料條件不利。全省抗蟲棉種植達90%以上,不利于棉鈴蟲取食存活。
3、氣象條件適宜。據省氣象臺氣象信息, 7月中旬后期起我省將進入晴熱少雨時段,對棉鈴蟲發生較為有利。
二、棉葉螨
(一)發生趨勢:預計全省中等發生,分散棉區和丘陵崗地棉田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預計全省發生面積約400萬畝。
(二)預報依據
1、近期田間螨量較低。7月10日前后調查,大部分棉區田間螨量低,百株三葉螨量東至、望江、無為、阜陽和蕭縣等地較近3年同期均值降低20.9%~96.2%(見表4),但潁東較近3年同期均值高220.0%。
表4 近期棉葉螨發生量
單 位 有螨株率 % 較近3年均值 ±% 百株三葉螨量(頭) 較近3年均值±% 蕭 縣 0.8 -88.4 0.8 -95.7 阜陽市 6.0 -81.3 48.3 -77.8 潁 東 67.8 +640 475.3 +220.0 肥 東 2.0 -44.4 16.0 -93.7 無 為 0.7 -75.9 1.3 -93.5 和 縣 1.7 -67.9 23.9 -20.9 貴 池 2.8 -88.6 27.0 -91.7 東 至 4.2 -54.3 28.0 -96.2 望 江 0.7 -36.4 2.0 -25.9 宿 松 6.7 -48.9 22.0 -78.9 太 湖 4.7 -50.5 20.7 -75.8
2、出梅后的晴熱高溫天氣有利于棉葉螨增殖。
3、棉花與其他經濟作物間作,有利于棉葉螨輾轉為害。
三、棉蚜
(一)發生趨勢:預計全省中等偏輕發生。預計全省發生面積約100萬畝。
(二)預報依據
1、目前田間蚜量低。7月10日前后調查,各地有蚜株率為0~36%,百株三葉蚜量為0~259頭,大部分地區較近3年同期均值偏低(見表5),遠低于防治指標。
2、棉田天敵對棉蚜有一定控制作用。7月10日前后百株天敵混合種群數量為8.1個~23.8個,發生數量高。
3、常年我省夏秋季氣候條件對棉蚜發生無不利影響。
表5 棉蚜及天敵數量發生情況
單 位 有蚜株率(%) 百株三葉蚜量(頭) 百株三葉蚜量較近3年均值±(頭) 百株天敵單位(個) 天敵單位較近3年均值(±%) 阜陽市 4 21 -367.4 蕭 縣 4.8 82.5 -0.9 10.4 +188.9 南 譙 36 107 -150 壽 縣 4 21 -107 長 豐 10.4 28.8 -286 肥 東 11 29 -136.7 居 巢 1.33 1.33 -455.4 無 為 2.7 26 -54.9 23.8 +75 望 江 2.7 8 -239.1 8.9 -64.8 太 湖 12 38 -85.7 10.7 -13.7 宿 松 6 20 -84.6 蕪 湖 15 259 +125 貴 池 2.8 19.6 -336.8 15.9 +23 東 至 1.7 9.4 8.1
四、棉薊馬
(一)發生趨勢:預計全省中等發生,發生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預計全省發生面積約300萬畝。
(二)預報依據
1、目前各地田間發生量差異大,部分棉區蟲量高。7月10日調查,望江和無為有蟲株率分別為50%和40.7%;百株蟲量望江260頭,高于近年同期;無為124.7頭,是中等偏重發生2005年同期的1.1倍,是大發生2004年同期的12.5倍。宿松、太湖、東至等地田間百株蟲量分別為7頭、3.3頭和0頭,發生數量低。
2、出梅后的氣候條件較有利于棉薊馬增殖為害。
3、近年我省抗蟲棉種植面積大,棉鈴蟲發生程度有所減輕,棉田用藥次數減少,對棉薊馬的兼治作用減弱。
五、棉盲蝽
(一)發生趨勢:預計全省中等發生,沿江棉區中等偏重發生。預計全省發生面積約260萬畝。
(二)預報依據
1、田間蟲量高于常年。7月上旬調查,居巢、南譙、無為、潁東和東至田間百株蟲量分別為7頭、4.5頭、2.7頭、2頭和2頭,均高于近年同期。望江縣7月10日百株蟲量為5.3頭,為2002~2005年同期均值的7.9倍。
2、棉花被害株率高。7月上旬望江、居巢、無為和貴池棉花被害株率分別為13.9%、7%、4.2%和3.2%,高于近年同期。7月8日蕭縣套種棉田被害株率為70%~80%;7月10日東至被害株率為27.8%,比常年高15%。
六、斜紋夜蛾
(一)發生趨勢:預計沿江棉區三代中等偏輕發生,低齡幼蟲高峰期在7月下旬。四代中等發生。
(二)預報依據
1、燈誘蛾量普遍較低。截止7月11日,燈下累計誘蛾量無為和望江分別為7頭和3頭,是偏輕發生2005年的41.1%和150%;東至為5頭,較近3年同期均值減少70%;至7月8日廬江和含山燈下未見蛾,低于去年。但宿松6月份累計誘蛾21頭,為近3年均值的3.7倍。
2、田間幼蟲量低。至7月10日,東至、無為、望江、太湖和貴池等地系統調查田均未見幼蟲,宿松縣7月11日田間百株幼蟲1頭,較近3年同期均值降低50%。
3、斜紋夜蛾屬遷飛突發性害蟲,8月份發生程度顯著高于7月份。
4、抗蟲棉對斜紋夜蛾抗性不顯著。
七、棉花枯黃萎病
淮北棉區枯黃萎病混發,沿江棉區以枯萎病為主。由于今年6月上中旬雨日偏少,氣溫偏高,枯黃萎病發生程度低于常年。7月上旬末,蕭縣、埇橋、南譙、碭山、望江、東至、繁昌、蕪湖、無為和貴池等地病株率分別為19.2%、8.7%、8.5%、6.8%、4.7%、4.6%、2.6%、0.9%、0.5%和0.4%,均低于2005年、2004年同期。隨著秋后氣溫降低,9月份枯黃萎病將再次顯癥,但發生程度將輕于蕾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