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稻飛虱剛剛散去,郊區人蟲大戰讓來勢洶洶的稻飛虱稍微安分下來。但省氣象臺專家警告,由于氣候適宜,本月10日前后,稻飛虱還會大暴發。 記者從省氣象臺了解到,8月下旬稻飛虱“登陸”江蘇后,不僅南京,全省各地普遍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褐飛虱(稻飛虱的一種)遷入高峰,大部地區一盞燈一夜過后捕獲的稻飛虱都在1000頭以上,其中丘陵南部、里下河、沿淮及淮北局部地區在5000~20000頭,沿江東部和沿海東部在30000頭以上,張家港甚至高達79萬頭。
省氣象臺副臺長魏建蘇介紹,褐飛虱每年都會從南嶺地帶及其以南地區依托暖濕氣流長距離遷飛。它主要聚積在水稻的基部,靠近水面的地方,靠啃食水稻根部為生。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往往在水稻穗期暴發成災,致使水稻大幅減產。魏臺長分析,今年稻飛虱的量為何如此之大,主要是8月下旬以來,江蘇自地面到1500米高空基本維持西南氣流,有利于褐飛虱自兩廣、福建、江西等地向江蘇地區遷移。8月中旬以來,全省平均氣溫為27.1℃~30.2℃,多雷陣雨天氣,大部分地區相對濕度在80%左右,對褐飛虱的繁殖和發育十分有利。8月29日夜至8月30日,江蘇高空產生了弱下沉氣流,將遷移中的褐飛虱最終“空降”江蘇。
目前水稻已進入灌漿關鍵期,消停下來的稻飛虱還會不會再次大暴發?對此,氣象專家介紹,根據氣候預測,9月份江蘇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正常偏高,多過程性降水且接近常年,預計9月20日之前是褐飛虱發生為害的適宜溫度。專家分析,這次遷入的褐飛虱成蟲將順利產卵,9月10日前后進入孵化高峰期,田間蟲卵量還將不斷增加,預計褐飛虱將大發生。
稻飛虱威脅南京水稻生長
小王是江寧區祿口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農技員。昨天,記者跟隨他來到祿口街道馬鋪村的農田。他指著根部已經發黃的稻子說:“這都是稻飛虱吃的。”接近正午時,小王跳下稻田,用搪瓷盤在田里舀了一點水,然后放在稻田里。他再次將盤子拿起來時,盤子底部已密密麻麻沾了一層灰褐色的稻飛虱。
南京市農林局植檢站站長張開龍昨接受采訪時說,去年稻飛虱就在南京市大面積暴發,造成水稻減產,而今年的蟲害比去年更為嚴重。他說:“這些稻飛虱已經產生了抗藥性。根據該站去年的一項檢測結果,稻飛虱的抗藥性比這種農藥應用最初增長了300倍。去年由于遭受稻飛虱蟲害,一些稻田的產量只有正常產量的20%。目前,植檢站已經指導各郊縣農業服務站,更新了滅殺稻飛虱的農藥配方,但今年是否會減產嚴重,目前難以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