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獲悉,當前稻飛虱暴發態勢仍很嚴峻,防控任務十分艱巨。專家分析認為,下階段長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單季稻稻飛虱嚴重發生危害將持續到9月中下旬;長江下游、江南和江淮東部9月中旬田間蟲量急劇增加,加之有成蟲補充遷入,如控制不力,9月底開始將出現大面積暴發危害;長江中游、江南中北部雙季晚稻稻飛虱將大面積發生,江南南部、華南雙季晚稻偏重發生,部分稻區可能發生因大量成蟲集中遷入“落地成災”。
目前各地水稻已陸續進入產量形成關鍵階段,專家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強化蟲情監測預警。做到燈下監測與田間調查相結合、系統調查與大田普查相結合、蟲量調查和卵量調查相結合,嚴密監視稻飛虱的種群發生發展動態。
二要科學制定用藥策略。長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中東部等以成蟲和卵為主要蟲態的單季稻區,要抓住卵孵化高峰和低齡若蟲期,采取長效藥劑與速效藥劑結合的用藥對策;長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以若蟲和成蟲為主要蟲態的單季稻區,對水稻生長距收割期超過農藥安全間隔期的稻田,可選用安全間隔期短的速效藥劑進行防治,對安全間隔期以內、蟲量仍然很大的稻田,要協調好斷水和水稻產量之間的矛盾,采用敵敵畏拌毒土熏蒸方法防治;為減輕后期防治壓力,對雙季稻區達防治指標且蟲態復雜的田塊,宜采取長效和短效相結合的用藥對策。
三要合理選用防治藥劑。基于褐飛虱對吡蟲啉抗性已達高抗水平,為確保防效和治理抗性,目前必須堅決停用。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及菊酯類農藥。鑒于啶蟲脒與吡蟲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推薦使用。目前防效較為理想的藥劑有噻嗪酮、毒死蜱、敵敵畏、異丙威、氟蟲腈、噻蟲嗪等,可推薦使用。試驗表明,噻嗪酮不僅對稻飛虱低齡若蟲有較好的控制作用,還可有效減少下一代成蟲的產卵量,可作為防治稻飛虱長效藥劑提前使用。
四要加強防治技術指導。施藥時用水量不足是影響稻飛虱防治效果的關鍵因素。目前水稻已進入后期生長階段,生長量大,施藥時必須用足水量,并保證田間有一定的水層。(馮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