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測認為,今年全球化肥市場依然呈供貨偏緊跡象,價格將攀升上揚。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油價、天然氣等化肥原料的價格難以回落,推動化肥生產成本上升;干散貨船海運價處于最近5年以來的高峰,運價指數漲破5000點(2003年底為3510點);全球農業對化肥的需求增加,一些國家對化肥出口采取限制措施。
以尿素為例,全球80%的尿素以天然氣為原料,天然氣的價格比上一年上漲了36%,拉動尿素價格上揚。去年10月中東產散裝顆粒尿素的FOB價格曾漲至251美元/噸,比年初上漲了46.8%;11、12月回落至229美元/噸,但仍比年初高出34%,比2003年底上升了30%。
2004年全球的尿素產能為1.38億噸,全球的消費量(包括農業和工業)為1.17億噸,因生產開工率下降,市場上出現供貨缺口推動價格上升,其他品種化肥如合成氨和磷酸二銨等的價格比年初平均也上升了15%~18%。全球對糧食谷物等農產品的需求擴大,價格平均上漲幅度達13%~27%,使得全球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進而對化肥的需求增加。
美國農業部預測,2005年全球糧食產量將增長8.6%,對化肥的需求量比2004年將增加3%左右。另有預測認為,今年全球對化肥的消費需求量在1.51億噸左右,比去年約增長3.5%,但全球的化肥產能增長滯后于需求。
此外化肥的產區和消費區布局不合理,中東和非洲化肥消費量小,而化肥能力卻主要集中于這一油氣生產區;東北亞、東南亞及南北美洲是主要消費區,但產能規模小,依賴進口;北美、歐洲、中歐近年都沒有新增化肥投資、增產項目。預測認為,印度今年化肥缺口為35萬噸左右,美國合成氨供貨缺口為400萬噸左右。
化肥生產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為原料,并要消耗電力,所以被稱為高耗能產業,同時還有一定的環境污染。以煤炭為原料,每生產1噸尿素消耗1.2噸煤和1200千瓦時電,所以一些國家采取了生產和出口限制措施,去年埃及和印度尼西亞已開始限制尿素出口。有分析認為,化肥在高價位運行,可能推動中東和非洲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擴大投資,擴充化肥生產設備能力,增加市場供貨量。但即使如此,由于生產設備建設周期較長,今年年內化肥產量由此而增加幾乎是不可能的。
國際化肥市場的這種行情走勢對中國化肥市場必然產生影響。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化肥消費大國,國際市場化肥價格走高促使進口價上升,極可能帶動國內產品價格上漲;中國化肥生產企業因出口的利潤空間較大,會努力爭取增加出口,這又可能導致國內供貨趨緊。上述國際和國內因素都會增大對中國化肥市場行情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