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化肥月度出口量萎縮,出口均價持續走低。據海關統計,前4個月,我國累計出口化肥218.8萬噸,價值6.9億美元,同比下降63.1%和68.2%。隨著化肥出口關稅調整,這一形勢有望好轉。
按照調整方案,從7月1日起,我國將取消部分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特別關稅,同時對黃磷繼續征收20%的出口關稅,對其他磷、磷礦石繼續征收10%至35%的出口暫定關稅,對合成氨、磷酸、氯化銨、重過磷酸鈣、二元復合肥等化肥產品(包括工業用化肥)統一征收10%的出口暫定關稅。此外,延長尿素、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征收出口關稅的淡季時段,將尿素的淡季出口稅率適用時間延長一個月,磷酸一銨、二銨的淡季出口稅率適用時間延長一個半月。
記者了解到,由于2007年年底國際化肥價格持續走高,國內外形成較大價差,國內化肥生產企業紛紛趁勢大量出口,導致去年春耕出現化肥緊張局面。對此,財政部去年4月份陸續出“重拳”進行嚴控,多次大幅加征化肥出口特別關稅。2008年12月1日起,我國對化肥行業分淡季(2009年1、6、7、11、12月份)征出口關稅35%,加征特別關稅為10%,旺季(2009年2、3、4、5、8、9、10月份)征出口關稅35%,加征特別關稅為75%。
然而,據方正證券行業分析師張正華介紹,今年我國國內部分用肥市場提前進入淡季,需求也出現下滑,年內國內尿素產能過剩將近1000萬噸。但是,過高的關稅稅率又制約著化肥出口,所以,在此種情況下,降低化肥出口稅率是十分必要的。
張正華預計關稅調整將改變國內化肥出口量大幅回落的現象。但也有化肥企業人士認為,由于目前國際尿素、磷銨價格較低,出口期限的延長并不能帶來實質的利好。
另外,國都證券化工行業研究員徐立峰表示,目前國際尿素市場依然萎靡不振,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曙光難現。所以,當前化肥企業的市場還要看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