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今年春季全國農資市場貨源供應充足,品種豐富,質量提高。
近年來,農資價格上漲,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動,使假冒偽劣農資泛濫,許多農民深受其害。2004年,僅農業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查獲的假冒偽劣農資就達22億元。
今年,全國開展了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農業部日前派出5個督查組,赴10個重點省份開展督查,暗訪了40多個縣的300多個農資生產經營單位,調查訪問了1000多個農戶。調查表明,為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各地重點抓了四項工作:
——重拳出擊,狠抓大要案件查處。今年春季各地查處了一批假劣農資案件。據初步統計,各級農業部門共立案查處7059件,結案4085件,其中案值5萬元以上的大案要案39起。山東青州假劣農藥案、遼寧阜新非法生產高毒農藥案、黑龍江哈爾濱假劣種子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正在查處中。
——集中力量,大力開展市場整頓。據初步統計,各級農業部門共出動檢查人員24萬人次,檢查各類生產企業11萬多個,整頓各類農資市場3.4萬多家,受理農民投訴舉報3441件,查獲各類假劣農資產品1673萬噸,貨值5400多萬元,為農民挽回損失2.7億多元,有力地規范了農資市場。
——加強監督,嚴格農資市場準入。今年以來,各地加大了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及時公布抽檢結果,堅決曝光不合格產品,嚴格把好市場準入關。湖北省在15個市縣建立了農資質量監測點,實行月報制度,在媒體上公布監測結果;福建省目前已完成種子質量抽檢400多批次、農藥200批次、獸藥150批次;江蘇省第一季度布置了種子、農藥、肥料、獸藥和飼料等農資抽檢任務1500個批次。
——完善網絡,切實加強行業自律。為推動優質農資下鄉進村,各地加大了扶優扶強力度,支持大型農資企業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直接到鄉村設立網點,減少中間環節,完善農資營銷網絡。河北省邯鄲市在3183個村建立了科技進村服務站,按照農資連鎖經營模式運作,強化整合為技術培訓、信息服務、農資供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受到農民群眾歡迎。
農業部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89%的農戶認為當前農資質量總體很好或較好;82%的農戶認為農資市場規范或比較規范。農民對當前農資質量和市場監管的滿意率有較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