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連鎖網絡迅速蔓延
“今后咱村的鄉親可以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質優價廉的農資了!”拿著剛剛簽好的農資加盟連鎖經營協議書,河北省藁城市西關鎮農民紀振京心里美滋滋的。同紀振京一樣,該市已有不少村級農資經營戶加盟了“百富”農資連鎖店。
從2004年下半年起,藁城市開始在全市農村試點建設“五統一”的農資連鎖店,到今年5月底,藁城市在全市95%以上的村建立起農資連鎖經營店,總數達到190多個。這些農資連鎖店統一店名、統一標識、統一進貨渠道、統一品種價格、統一經營管理,不僅招牌叫得響,門面看上去敞亮,而且貨源可靠、穩定,要價也不會亂來,服務也能跟上,農民打心眼里歡迎這一新的農資銷售形式。
藁城市只是我國農資連鎖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兩年,各地農資連鎖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不遺余力地建立分銷中心和連鎖銷售服務網點。農資連鎖網絡在我國農村得以迅速鋪開,逐漸成為農資銷售的主渠道。就拿北京市來說,從2003年初起,北京市供銷社農資公司正式開始構建北京市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目前在一個總的配送中心的基礎上,在北京地區糧食、經濟作物主產區—————大興、順義、通州、房山設立了四個分銷中心。以分銷中心為中心點以衛星式選擇交通便利,存儲基礎較好的鄉鎮逐步建立了60個農資服務站,形成了廣闊的農資輻射網絡。2005年,北京農資公司計劃建立6個以上的分銷中心,連鎖門店超過100個。
據統計,截至2004年末,全國供銷系統開展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配送業務的企業657家,比上年增加248家;發展連鎖、配送網點3.69萬個,增加1.94萬個。
農資連鎖也吸引了各路產業資本的眼球。上市公司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000525)這幾年一直在江蘇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全力建設農資連鎖網絡。目前,紅太陽農資連鎖在8個省300多個縣建立了加盟連鎖店,擁有3000多個鄉鎮指定銷售點,已建立8000多個村級示范點,向農戶發放“紅太陽農資連鎖技物服務卡”10萬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開展農資連鎖的各類企業已達1000家以上,連鎖門店至少超過5萬個。
農資流通發展的必然趨勢
“農資連鎖經營”,即在鄉鎮采用加盟和培訓的方式物色農資超市經營者,由連鎖公司總部配送各種品牌的農藥、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然后由農資超市分散經營,由總公司統一管理。農資市場由連鎖經營的辦法,通過電子網絡實行大物流、大配送,使經營行為標準化和規范化,實現“購物一條龍、一站式買足、一條龍服務”。
農資連鎖的興起,是我國農資流通體制演變的必然。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農資經營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系下基本全部通過全國供銷系統進入農資市場,而中化集團與中農集團也基本壟斷了國內相應的農資市場。自1998年國家實施農資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我國農資市場逐漸發生演變。以化肥領域的主要產品尿素為統計基礎,2004年經過全國供銷系統領域的比重已下降至55%,而通過自建等非供銷系統領域的比重上升至45%。更重要的是,獨立于上述傳統農資企業以外的流通企業也日益壯大,并深刻地沖擊我國農資流通體系,初步形成了新的市場競爭格局。
其實,早在2000年,北京金谷集團就提出在農村建立以農資銷售為主的連鎖經營店的構想,并率先開始了實踐。其后,供銷社系統組建中農集團,提出將供銷社網點“升級”為農資小超市的改革方案。此后不久,中化化肥公司在山東蒼山縣大爐鄉的第一家化肥專營店開張,宣告中國農資生產的“龍頭老大”終于放下架子,也瞄準了連鎖經營的目標。2003年,農業部出臺文件,明確提出“為實現生產與經營對接”、“為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要大力推廣建設農資連鎖經營模式。而商務部也制定相關政策,扶持商業企業到農村去搞連鎖經營。
農資連鎖經營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便對統一專營發起挑戰,用分散、連鎖的店鋪直接深入到農村內部,使流通的主體多樣化,多元化。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評價農資連鎖經營時說“它是先進的管理在更長的鏈條和更大的范圍的延伸,高效率、低成本、組織化程度高,是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在流通領域的體現,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機會與挑戰并存
誰也不能否認,中國農資市場承載著中國農業豐收的希望和保障。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數以億計的農民耕田種地,每年消費著大量的農業生產資料。我國農資市場有兩個特征,首先,它是一個“剛性”的市場,只要農業產業結構沒有大的變化,它的需求就相當穩定,并有緩慢的增長。其次,農業生產資料的消費是農民的主要消費。對農民來說,飯可以吃得差一些,衣服可以少添,但種子、化肥、農藥等等的開支一點都不能省。
據推算,我國的農業生產資料的年銷售額在1萬億元左右。面對這塊巨大的誘人的蛋糕,沒有人會不動心。
而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按照入世承諾,到2004年12月11日,我國的農資市場除化肥之外將全部對外開放,允許外資企業從事批發零售業務。到2006年12月11日,化肥市場也將全部開放。
誰都知道,一旦農資流通領域開放,誰能掌握批發零售的渠道,迅速建立起銷售網絡,誰就控制了市場的主動權。
2004年1月,香港李嘉誠旗下的長江生命科技公司已經與上市公司南京紅太陽公司合資建立了一家以生產生態肥料為主的公司。顯然,長江生命科技以生態肥項目與紅太陽集團合作,不過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真正讓業內人士擔心的還不是香港企業的進入。有人說,如果拜爾、杜邦、孟山都、三菱商事或三井物產之類的國際大鱷闖了進來,以他們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實力、產品實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國內企業很難抗衡。
盡管從目前情況看,國際大鱷在中國農資市場還未掀起大浪,但是國內企業的緊迫感并沒有絲毫降低,農資連鎖網絡的建設正在加緊進行。紅太陽在2004年年報中披露:2005年度,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紅太陽農資商貿連鎖有限公司擬通過投資設立省級連鎖公司拓展其連鎖經營業務體系。截目2005年3月31日,該公司已完成河北、安徽、湖北、河南、陜西、廣西、山東、南京等8家省級農資連鎖公司的設立工作。紅太陽還通過資本運作手段,擴張自己在農資連鎖領域的地位。去年,紅太陽透過子公司間接入主了江蘇蘇農農資連鎖公司,使自己在化肥銷售方面的弱勢地位一舉改變,并鞏固了自己農藥銷售的主渠道地位。紅太陽的目標是,打造覆蓋全國農村“千縣萬鎮十萬村億萬農民”的農資連鎖網絡。
業(ye)(ye)內人(ren)士普遍(bian)認(ren)為,農資(zi)(zi)市場(chang)(chang)的新(xin)一輪競(jing)爭已經迫在眉睫,外資(zi)(zi)企(qi)(qi)業(ye)(ye)的大規模進入只是時間問(wen)題。但國(guo)內企(qi)(qi)業(ye)(ye)的實力依然薄(bo)弱,準備不夠充分。為此,有(you)專家建議,在按時間表開(kai)放農資(zi)(zi)市場(chang)(chang)之(zhi)后,政府有(you)關部門(men)需要(yao)加(jia)快連鎖經營模式的試點工作,總結符合國(guo)情(qing)符合實際(ji)的經驗加(jia)以推廣。同時盡快制定政策,扶持國(guo)內龍(long)頭企(qi)(qi)業(ye)(ye),規范市場(chang)(chang)管理,為國(guo)內企(qi)(qi)業(ye)(ye)創造做(zuo)大做(zuo)強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