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二銨
進入4月份,二銨企業國內市場走貨基本結束,且國內二銨用肥陸續啟動,基層陸續開始拿貨,其中東北地區在4月中旬迎來用肥高峰期;同時,具有出口資質的二銨企業逐漸將銷售重心轉移至出口市場,集港增多。五一過后,國內春季市場基本結束,因夏季市場對二銨需求有限,二銨市場逐漸轉入銷售淡季,原料零星漲跌,對二銨成本支撐乏力,部分中小型企業開始停車檢修,企業開工率下滑;二銨企業5月份出口訂單基本排滿,集港正常,整體接單情況放緩。至6月份,距離國內秋季備肥尚有一段時間,下游拿貨積極性一般;印度、巴基斯坦陸續采購,出口接單情況好轉。
總體來說,二銨出口的表現都比較穩定,分析其原因,有多種因素。比如在整個4月,原材料硫磺處于下行通道,成本因素對二銨支撐薄弱;國際貿易商壓價現象非常嚴重,印度國內對進口價格預期較低,國內生產企業與國際貿易商在價格上出現較大分歧,導致國內出口企業對低價較為排斥,暫時無法妥協。直至5月初,國際行情仍舊不佳,受印度盧比貶值的影響,印度市場采購需求減弱,且印度磷肥補貼與去年持平,我國二銨企業承壓加重。及至5月底6月初硫磺價格穩中上揚,并且這種上行非常顯著,月漲幅度在70-80元/噸,硫酸、磷礦石市場價格小幅上調,都在成本上對二銨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警惕廉價輸出
開拓新興市場
我國磷肥出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分流國內產能壓力,但是我國的產品優勢并不明顯。原料硫磺的短板一直都是影響我國磷肥價格走向的重要因素,加之國際產能這幾年的大規模擴張,尤其是西亞——中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它的生產成本則遠低于中國,雙方的競爭實質上是運輸優勢與成本優勢的對抗,使得我國國產二銨出口量未來將出現萎縮。據業內人士介紹,2015-2018年是國際二銨產能大規模釋放的一個時期,西亞、北非地區將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更為重要的位置,未來幾年內,印度、東南亞將成為二銨出口競爭的主戰場。
由于產能和運營雙重負擔,國內生產廠家在與貿易商的博弈中始終難以取得優勢。那么我們的出路在哪里?業內人士建議,中國要不斷開拓新的市場,關注農業發展速度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是化解此類矛盾的有效手段。雖然印度市場很重要,但是如果因此被其掣肘,成為其低價肥料的輸出國,那么對中國來說,則是資源被“廉價強取”的災難。近年來,國內企業確實著手開拓國際新興市場,除了印度,對北美、南美、東亞、東南亞國家均有訂單成交,市場增量突飛猛進。對于硫磺的獲取,是否可以像“鉀肥走出去”那樣,與資源地國家合作發展當地的硫磺項目,使得該產品能夠回流國內。給我國磷肥加一個原料保障。
出口政策松綁
后市壓力仍在
雖然今年出口政策松綁之后,國內二銨生產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和靈活性均有提高,但是我們從成本和規模上還是處于劣勢。出口不能成為國內企業轉變行情的救命稻草,深耕細作國內市場才是我國生產企業最應該重視的。目前,原材料硫磺和硫酸市場穩中向好,出口訂單還要進行一段時間,而秋季備肥還有一段時間,這么長時間市場肯定會存在變數,國內企業銷售壓力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