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fei)
央視《焦點訪談》節目8月8日曝光了化肥“忽悠團”坑農害農的事件,通過吹噓產品功能和一些特殊伎倆,把假化肥或者劣質化肥充當高檔肥料出售,謀取高額利潤,給農民帶來損失。其實,這種化肥“忽悠團” 在國內存在已久,山東、河北特別是河南地區深受其害。據卓創了解,少數非法經營者一是通過減少化肥含量,以次充好;另一方面用擠壓顆粒的氯化銨換上“控釋肥料”、“新型氮肥”等新型產品的外衣,把500-600元成本的肥料價格出售至2000元以上,謀取高額利潤。
隨著行業的發展,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很多企業已經退出了化肥行業,但仍有不少非法現象的出現,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一方面配合公安部門取締非法廠家;另一方面通過監管流通環節,加強對基層銷售的監管。從而使化肥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