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全區大部雨日雨量偏多,晚稻處于孕穗至抽穗期,稻瘟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在局部稻區發生同比偏早偏快。十月份是稻飛虱回遷至我區的主要時段,回遷蟲源地長江中下游稻區的蟲口密度雖然總體上同比偏低,但部分田塊蟲口密度較高,已出現“冒穿”。因此,各地須切實做好水稻穗期稻飛虱等主要病蟲害的監控工作,在國慶長假期間仍不可松懈,確保晚稻生產安全。
稻飛虱:全區燈下尚未見顯著回遷蟲群,田間蟲量一般120~513頭/百叢,高的870~2102頭/百叢,桂東南局部田塊高的8736~13645頭/百叢。須密切關注燈下與田間蟲量動態,警惕大量回遷蟲群為害本地。另外對遲栽田塊稻縱卷卷葉螟的監控仍需重視。
紋枯病:全區普遍發生,病叢率一般10.2%~58.0%,高的71%~100%;病株率5.0%~20.0%,高的34.6%~57.3%。
稻瘟病:歷史病區與種植感病品種的稻區發生較重,全區病葉率一般2.3%~5.0%,高的20.0%~32.0%,鐘山縣局部田塊高的70%~82%;病從率一般4.2%~7.0%,高的48%~51%;病情指數一般1.9~4.5,高的6.0~11.2,鐘山縣局部高達25.0。
稻細菌性條斑病:病葉率一般3.6%~12.0%,高的60.0%~88.2%。穗期如遇臺風或大風雨天氣容易加快流行。
當前水稻處破口期,易受病蟲害侵染為害,因此各地植保部門務必做好水稻穗期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三化螟、二化螟、稻飛虱等重大病蟲害的監測調查工作。對稻飛虱、稻瘟病等突發性、流行性病蟲害,在暴發或流行初期就要及時匯報上級業務和行政主管部門,并指導農民開展病蟲害防治。
(廣西植物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