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鉀肥以外,氮、磷行業產能產量嚴重過剩,肥料企業開工率不高,很多企業虧損或接近虧損。對此,業內傾向于通過肥料創新求出路,企業更認為這種現狀將推進行業的深化變革。這是記者從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近日召開的“春季農資市場形勢分析座談會”上得知的信息。
多家協會的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2016年春耕農資市場情況看,農民種糧積極性不大,買肥、買種、用肥等方面都有延遲。這造成農資經銷商對市場信心不足。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處長龍文軍表示,面對市場壓力,行業企業要通過產品轉型、技術創新、節能降耗、縮減成本來提高行業競爭力。同時,為了實現“化肥零增長”的行業目標,不僅需要農資生產企業調整,也需要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最終使用者等多個方面來共同推動。目前,農業部和環保部正在研究化肥減量施用、“化肥零增長”等問題,依靠相關協會、企業提供統計情況,提出相關建議和措施。
減少氮磷鉀三大元素肥料使用量,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的建議成為共識。中微量元素肥行業分會亓昭英秘書長建議,糧食“十二連增”和高復種指數,造成土壤日益貧化,土壤中中微量元素失衡。建議農民估算施肥中氮磷鉀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有機肥的合理施用比例,力求均衡施肥、保障土壤健康。
當前化肥生產企業承壓前行,肥料創新也是必然選擇。中國農資集團張寅表示,為了實現均衡施肥,他們目前發展的配肥機就將氮磷鉀、中微量元素及有機肥進行了科學的配比。這樣的肥料中氮磷鉀肥用量明顯減少,價格有所降低,農民可以用減少的部分錢購買中微量元素肥或者有機肥。農產品的產量上升,同時土壤板結等問題明顯改善。
與會專家表示,“化肥零增長”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目標,而是會推動行業深化改革的力量,最終將促成化肥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目前來看,隨著政策的落實和深入,各方都在積極地落實。在此過程中,優勢農資企業的生存空間和合理利潤也會充分體現出來,這也是未來肥料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來自農業部、氮肥工業協會、磷肥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中微量元素肥行業分會、農資流通協會、浙江農科院、中農、魯西化工等各方面的多位代表參會,大家還就農業生產情況及化肥市場行情走向進行了深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