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份以來,液氨價格掀起了一股大幅上漲行情,目前液氨出廠報價普遍在2300元(噸價,下同)以上,高的達到2900元,向3000元進發。與上半年相比,液氨價格漲幅超過500元,創出近3年來的新高。
據分析,此輪液氨價格狂漲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煤價上揚推高成本。國內合成氨生產大多以煤為原料,煤價上漲推高了成本。今年供給側改革對煤炭行業影響巨大,發改委提出了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全年目標任務。1~9月,全國煤炭產量24.6億噸,同比下降10.5%。11月3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07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較年初371元上漲236元,累計漲幅達到63.6%。每生產1噸合成氨約耗煤2噸左右,僅煤炭一項,合成氨生產成本就提高400多元。
二是產量下降貨源減少。由于氮肥企業生產效益差,開工率低,自5月份以來合成氨產量一直呈下降之勢,特別是進入8月份之后,下降態勢更明顯,8月、9月、10月連續三個月產量同比降幅均超過10%。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內共生產合成氨4579.16萬噸,同比下降5.32%。產量下降,市場供應量減少,局部供應偏緊,河北、江蘇、安徽、山東等市場周漲幅就能達到200元。
三是尿素漲價成推手。液氨是尿素企業的中間產品,尿素企業既可以直接售賣液氨,也可以進一步加工成尿素出售,往往哪個產品市場好、效益高,就多賣哪個。國慶節過后,尿素市場出現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火爆行情,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價格從1100多元直接拉到1500元以上。不僅價高,而且市場搶貨熱情很高,企業不需要靠多賣液氨來減少尿素銷售壓力,液氨價格越漲越高。
四是環保治污增大液氨需求。西南地區一位液氨企業負責人表示,此輪液氨價格上漲,還與大氣治污有一定的關系。目前進入霧霾高發期,為保證大氣清潔,各地發出了最強治污令,主要有兩條措施:一是易產生污染的企業停產或錯峰生產,如河北對水泥、鑄造、鋼鐵、火電、焦化、鍋爐等重點行業實施生產調控;二是把環保裝置全部開起來,生產過程必須達標排放,不產生污染。電力企業、燃煤鍋爐要脫硫脫硝,就需要使用液氨。用液氨作還原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能有效脫除SO2、氮氧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等有害氣體,脫硫脫硝率達90%以上,裝機容量為2×530MW的燃煤發電機組,每小時約需耗液氨193公斤,月耗液氨4000噸左右。以前有些企業環保裝置閑置,液氨需求量少,現在環保裝置都開起來了,液氨需求量自然增加。
不過,雖然目前液氨價格上漲有其合理因素,但當前漲幅過大,泡沫成分在增加。從煤價因素看,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現頂點,連續兩周回調,煤價難以再推漲液氨價格。前期氮肥企業開工率不高,停產或停車檢修企業較多,但隨著價格大幅回升,企業效益好轉,預計開工率將逐漸上升,液氨供給量也會隨之放大。由于尿素價格還未見頂,短時間內液氨價格可能還會沖高,不過空間不會太大了。從中長期走勢看,液氨價格回調在所難免,下調幅度預計不會低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