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晚些開始,復合肥企業開始新一輪調整,幅度較前期加大,頻率有所提高。究其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原材料持續上漲,成本支撐增強。由下表可見,近期氮、磷、鉀行情維持漲勢,其中一銨半月漲幅達7.25%,尿素漲幅達5.60%,鉀肥雖漲幅有所收窄,但價格仍然表現堅挺,貿易商炒作氣氛不減。原材料的上漲,對復合肥成本及心態形成了強勁支撐。另外主要企業前期備的低成本原料多以消耗殆盡,即是說近期生產的復合肥大多采用了后期的高成本原料。
另一方面預收向好,訂單充裕。從對主要復合肥企業的預收訂單了解來看,部分企業預收已經超過春耕計劃量的70%,個別已達80%。而以目前的發貨進度來看,部分企業訂單已排至1月末,甚至2月份。企業在預收向好支撐下,順勢推漲意向強烈,一方面可以提振市場,促進代理商往下鋪貨;另一方面行情上漲可為后期的補倉新單做鋪墊。
第三環保治理,局部供應收緊。從11月下旬開始,環保風來襲,除中央第二批督察組巡視的7大省市外,河北、山東、山西、湖南等地因大氣污染、霧霾嚴重,地方環保部門也加入了治理的行列。從牽扯的行業來看,以燈飾、陶瓷、造紙、印染、水泥、礦業、肥料等高污染為主;從整治的力度來看,不亞于第一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12月9日,陜西省各地辦理中共取締企業31家,責令整改49家,查封17家,限產停產24家,立案處罰62家,罰款654.71萬元,約談65人,問責196人,移交司法9人;廣東省各地已對586家企業責令整改,立案處罰企業587家,包括各行各業的企業,擬處罰金額2025.3萬元;湖北荊門14家企業將搬遷或改造。
在環保壓力下,目前已有不少企業被迫整改、限產、停產,提前“過節”。從對企業的裝置開工監測數據顯示,現主要產區主要復合肥企業的平均裝置開工率不足6成,而往年多在7成上方。企業裝置開工的不足,導致局部供應的收緊,為企業價格的上漲奠定了基礎。
第四通脹預期。11月末,花旗銀行稱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充滿大量風險,經濟增長及通脹風險均偏下行,并將全球發達經濟體通脹回暖從上漲0.8%提升至上漲2.0%。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17年年全年GDP增長6.5左右,通脹壓力將逐漸顯現。
整體來看,近期復合肥企業調整將增多,價格將再上一個新臺階;不過因需求面仍然疲軟且經銷商對高價格接受需要一個過程,預計市場新單跟進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