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病蟲越冬基數、品種布局、歷史蟲情、氣象預報資料等綜合分析,預計2017年我市糧經作物主要病蟲害總體為偏輕發生,蟲害重于病害,發生總面積約531.9萬畝次。
一、發生趨勢
(一)小麥病蟲
總體為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為45萬畝次,蟲害重于病害,病蟲害主要種類有小麥白粉病、蚜蟲、吸漿蟲等。
1.白粉病 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6萬畝,主要發生在房山、順義、大興、通州、密云等區。
2.蚜蟲 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19萬畝。在全市小麥產區普遍發生,以穗蚜為害為主。
3.吸漿蟲 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8萬畝,主要發生在順義、通州、房山、大興等小麥主產區。
4.地下害蟲 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4萬畝,以蠐螬、金針蟲為害為主。
5.其他病蟲:散黑穗病、葉銹病、病毒病、紅蜘蛛等病蟲輕發生,發生面積約8萬畝。
(二)玉米病蟲
總體為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為473萬畝次,蟲害重于病害。常發害蟲有玉米螟、粘蟲、玉米蚜、褐足角胸肖葉甲等;常發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紋枯病、彎孢葉斑病等。
1.玉米螟等鉆蛀性害蟲 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20萬畝次。一代玉米螟輕發生,二代玉米螟偏輕發生,三代玉米螟及鉆蛀性害蟲局部中等發生。
2.遷飛性害蟲 總體輕發生,存在成蟲集中遷入的可能,主要種類有粘蟲、草地螟、小地老虎。其中,二、三代粘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40萬畝;一、二代草地螟輕發生。
3.土蝗 在延慶、密云、懷柔、平谷庫區及周邊地區輕發生, 發生程度接近常年,發生面積約 3 萬畝。
4.其他害蟲 偏輕發生,發生面積140萬畝次。苗期蟲害主要有薊馬、蚜蟲、褐足角胸肖葉甲,中后期主要有桃蛀螟、雙斑螢葉甲、棉鈴蟲等。
5.玉米病害 大部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70萬畝次。春玉米種植區主要以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紋枯病、褐斑病為主,夏玉米種植區主要以大(小)斑病、褐斑病、紋枯病、彎孢葉斑病為主。
(三)甘薯病害
根腐病偏輕發生,在大興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 0.35萬畝;病毒病偏輕發生,發生面積 0.5 萬畝;莖線蟲病在大興中等發生,在順義、密云等區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 0.9萬畝;黑斑病輕發生,發生面積約 0.15 萬畝。
(四)花生病蟲害
蚜蟲輕發生,發生面積約 3 萬畝;地下害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4萬畝;葉斑病偏輕發生,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 5 萬畝。
二、預報依據
(一)病蟲越冬基數偏低
蚜蟲越冬基數比常年平均值偏低 據各區農作物病蟲監測點對病蟲越冬基數調查,麥蚜平均百株蚜量0.9頭,比常年平均值8.3頭和上年平均值7頭明顯偏低。大興區發生較為普遍,平均百株蚜量1.3頭,最高3.2頭;小麥吸漿蟲越冬基數比常年偏低,冬前調查,平均每樣方蟲量0.8頭,比常年平均值22.3頭明顯偏低。其中,房山、大興、順義蟲量較高,單樣方最高蟲量為10頭。地下害蟲基數比常年偏低,越冬基數調查,平均蟲量為0.7頭/平米,最高5頭/平米,比常年平均值偏低,與上年持平,順義、密云蟲量相對較高;小麥白粉病、葉銹病未查到田間病株。
玉米螟越冬基數比常年偏低 平均百稈活蟲量5.5頭,比常年平均值19.1頭偏低,比上年平均值7.5頭偏低2頭。其中:大興、順義蟲量稍高,平均百稈活蟲量分別為11頭和32頭,但秸稈殘存量不大,越冬蟲源將進一步減少。
(二)寄主作物有利于病蟲發生
小麥 主栽品種農大211、農大212、中麥175、農大5181為感白粉病品種,輪選987對白粉和條銹病的抗性較好。秋季調查冬小麥苗情,一類苗占9.1%,較去年和常年同期分別減少14.9和21.2個百分點;二類苗占17.5%,較去年同期增加2.2個百分點,較常年同期減少6.6個百分點;三類苗占35.5%,分別較去年和常年同期增加12.0和19.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冬前群體比常年略差,三類苗比例較高,抗逆性低,易感病。
玉米 品種總體抗病性不強,易感玉米葉斑病等病害。
(三)氣候因素利于病蟲發生
據氣象部門監測,2016年冬季降水比常年偏少,氣溫偏高,預計 2月本市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氣溫略偏高,有利于病蟲害安全越冬。2017年春季本市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高,對病蟲發生無不利影響。(測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