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麥田病蟲發生情況、小麥長勢,結合省氣象臺天氣預報及相關病蟲歷史資料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我省小麥穗期病蟲總體為中等,局部偏重發生。其中小麥紅蜘蛛在南部麥區偏輕發生,運城和晉城麥區旱垣、向陽坡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50萬畝;小麥穗蚜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600萬畝;小麥吸漿蟲輕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地下害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70萬畝;小麥白粉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40萬畝;小麥紋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麥田偏輕發生,發生面積75萬畝;小麥葉銹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10萬畝;小麥赤霉病偏輕發生,發生面積85萬畝;小麥條銹病在運城南部麥區偏輕發生,發生面積(ji)35萬畝。
二、預報依據
1、當前蟲情
據近期各地調查,目前我省小麥病蟲害發生程度明顯重于前兩年同期,以紅蜘蛛、麥蚜、白粉病為主,部分田塊已達防治指標。其中:小麥紅蜘蛛偏輕發生,截止4月13日,全省發生面積360萬畝,較上年同期減少20萬畝。主要發生在運城的向陽坡地和早播麥田,平均每尺行長18-65頭,聞喜最高213頭,高于去年同期的3.1-48.5頭和87頭。小麥蚜蟲輕發生,全省發生面積245萬畝,較上年同期增加47萬畝。主要發生在運城麥區水地麥田,其他麥區零星發生,一般百莖4.9-89頭,臨猗最高263頭,高于去年同期的2.36-21頭和98頭。小麥吸漿蟲,4月上旬末各麥區淘土調查,全省有蟲面積41.6萬畝,較上年增加40多萬畝,目前正處于越冬幼蟲上升化蛹盛期,發生區域仍主要分布在臨汾的襄汾、侯馬、翼城、洪洞四縣區及運城的永濟城西、聞喜東鎮等常發區,發生區域土壤平均含蟲量為每小方1.2頭-1.8頭,高于前兩年,全省最高土壤含蟲量每小方15頭,較上年減少5頭。小麥白粉病在聞喜、芮城、鹽湖、萬榮、臨猗等地偏輕發生,發生面積75萬畝,較上年減少21萬畝。平均病葉率6.4%,芮城旱垣地及早播麥田最高55%,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6%和70%。小麥紋枯病在萬榮、芮城、鹽湖等地輕發生,發生面積41萬畝,較上年同期增加30萬畝。平均病株率3.5%,芮城個別旱地麥田最高達到20%,程度低于去年同期。小麥葉銹病在芮城、萬榮旱地及感病品種麥田零星發生,平均病葉率1.9%,臨猗最高15%,高于近三年。截止目前,全省調查尚未發現條銹病為害。
2、氣象因素 據山(shan)西省(sheng)氣(qi)(qi)象臺(tai)預報(bao),2017年4-5月,全省(sheng)主產麥區運城(cheng)、臨汾、晉城(cheng)、長治降水(shui)量與常(chang)年同期比,偏多(duo)1-2成(cheng)。月平均(jun)氣(qi)(qi)溫較常(chang)年偏高(gao)0-1℃。氣(qi)(qi)候條件對吸漿蟲、白粉病、銹病、紋枯病等發生(sheng)有利(li)。
3、生態條件 今年(nian)(nian)我省(sheng)小麥(mai)(mai)生(sheng)育(yu)期接(jie)近(jin)常年(nian)(nian),長勢較(jiao)好,苗情比(bi)例(li)為4:4:2,接(jie)近(jin)上年(nian)(nian),對病(bing)蟲發生(sheng)無不(bu)利影響;小麥(mai)(mai)主(zhu)(zhu)栽品種(zhong)同去年(nian)(nian)比(bi)變(bian)化不(bu)大,除部分(fen)品種(zhong)對條銹(xiu)病(bing)表現較(jiao)強(qiang)抗性外,大部分(fen)品種(zhong)對穗期主(zhu)(zhu)要病(bing)蟲(吸漿蟲、穗蚜、紋枯病(bing)、白粉病(bing)、銹(xiu)病(bing)等(deng))抗性中(zhong)(zhong)等(deng)或較(jiao)差,旱地小麥(mai)(mai)品種(zhong)不(bu)抗白粉病(bing)在生(sheng)產(chan)中(zhong)(zhong)表現尤(you)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