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中微肥掀起產業革命


農資網 2017年9月1日 12:41 來源:農資導報
  近年來,中微肥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整體已經步入“規模化、組織化、規范化”階段。然而,中微肥產業仍然面臨生產工藝不精、標準不完善等問題。近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和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第二屆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與肥料施用關鍵技術研討會暨中微肥創新聯盟2017年會在山東臨沂召開,一同為中微肥產業健康發展獻言獻策。與會專家認為,如何科學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是目前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發展健康農業,肥料產業必須通過傳統化肥與中微肥的聯姻,掀起肥料產業新一輪變革。

  把營養還給土壤

  據統計,全世界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積達25億公頃。聯合國糧農組織早在1982年對30多個國家的土壤調查時發現: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比預想的更廣泛!目前,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還是局部問題,但不久的將來會變得更嚴重、更普遍。

  “中國中低產田占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兵說,“當土壤缺乏某種中微量元素時,植物會出現相應的缺素癥狀,使農作物減產、品質下降,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我們十幾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氮磷鉀目前在中國不是問題,主要問題是缺乏中微量元素。”

  這個觀點得到了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汪洪的認可。汪洪指出,由于作物對中量元素養分的吸收利用比較高效,作物產量越高從土壤中帶走的中量元素養分就越多,以及人類對作物營養價值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三點共同導致了現代種植體系下作物對中量元素養分需求增多。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土壤中量元素養分外源供應比較少。

  國際鋅協會中國鋅營養項目主任樊明憲表達了類似看法。他指出,農業集約化生產和大量氮磷鉀化肥的投入,造成農業生產中鋅的缺乏,從而限制了作物產量的增加和氮磷鉀在糧食生產中的潛在利用效率。

  研究還表明,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一旦不足,除了直接影響環境和作物生長,還會間接或者直接影響動物以及人類健康。時至今日,中微量元素已經得到了各級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深入開展食物(農產品、食品)營養功能評價研究;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汪洪指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中已經明確了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方向、重點任務和施用原則。

  不難看出,有針對性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僅可充分發揮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經濟效益,還可作為提高中低田產量的有效技術措施,有利于早日走出“菜不香、瓜不甜、果無味”的局面,助力健康農業轉型。

  技術創新為發展鋪路

  隨著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中微肥產業與日俱增的關注,中微肥的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但不可否認,中微肥行業依然存在生產工藝不精,生產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和施用技術標準不完善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科技支撐是必不可少的。令人欣喜的是,與中微肥產業相關的技術正穩步發展,為中微肥產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途徑。

  隨著秸稈資源化利用連續兩年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生物質炭化還田技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試驗數據表明,每公斤秸稈炭中含鉀53克、氮4.3克、磷2.6克、鎂3.52克、銅0.015克、鐵0.58克、鋅0.11克,比表面積171平方米/克。“生物質炭化還田能解決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齊生說,“炭基復合肥不但能提供氮、磷、鉀等大量元素,還能補充植物所必須的鈣、鎂、銅、鐵、鋅、錳等中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華南農業大學廖宗文教授表示,有機碳除了作為一種有機營養外,還能夠與中微量元素協同配合,起到整體促進作物代謝、局部螯合增效的作用,達到“1+1>2”的效果。

  這是利用生物質資源有效補充中微量元素的途徑。此外,我們也注意到,作為世界氮肥第一消費大國,要在中國的耕地上科學施用微量元素,就不能忽略氮素營養與微量元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教授科研團隊對氮素營養與微量元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作了深入研究。以氮素營養與鋅的交互作用為例,高氮下施鋅會促進氮向水稻葉片分配。氮素營養與微量元素互作機理的研究,為氮肥和微量元素合理配施指明了方向:要控制氮(磷)的過量施用,合理配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據施肥與沃土(pH值、微生物等)要求,施用多功能復合肥。

  據了解,在美國液體肥料使用普遍,是水肥一體化的主要肥料,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混合成為液體肥的最佳選擇。樊明憲表示,鋅包膜肥料施肥位置佳,與作物根系接觸機會大,以較低的施用量實現高效利用。施用鋅包膜肥料,不但提高了微量元素鋅在土壤中的含量,還能確保作物對鋅吸收的有效性。

  談到微量元素的施用,就不得不提及螯合技術。對于微量元素而言,傳統的作物

  補充方式為無機鹽形式,如硫酸鋅、硫酸亞鐵和硫酸錳等,但存在很大的問題,如硫酸亞鐵在自然條件下極易轉化為三價鐵而失去作用;硫酸鋅、硫酸錳極易被土壤固定或流失;應用范圍較窄、效能低下,不利于作物吸收,而且由于土壤的自身堿性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使之形成難溶的氫氧化物等,降低了生物學活性,造成微量元素浪費、土壤板結,不利于環境保護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用螯合劑與植物必需的中微量元素進行螯合反應,微量元素由無機鹽轉化為螯合態,不僅利于吸收,還可促進植物對氮磷鉀養分的吸收,促進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種養分的互補、平衡及協調功能,既可增加農產品產量,又能改善農產品品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左元梅表示,從分子和生理層面證明各種螯合物(檸檬酸、煙酰胺、酚酸類和氨基酸)的運輸載體為微量元素肥料應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新型螯合劑、激素和高效產生微生物鐵載體的功能微生物應用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樊明憲指出,螯合物鋅能減慢土壤固定,有利于鋅向根運輸。但植物不吸收螯合物鋅分子。硫酸鋅的鋅離子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研究表明,在無土栽培、苗床、沙質土壤和葉面噴施等情況下,硫酸鋅比螯合物鋅的效果好。另外,黃腐酸是植物分解形成的小分子多功能基團有機化合物,能螯合金屬離子形成水溶性螯合物,容易進入植株組織,同時具有生物活性和移動性。試驗表明,噴施黃腐酸+有機酸鋅對鋅的吸收效果更好。

  科學的種肥同播也是保證中微肥合理施用的手段之一。以硼為例,油菜生產中,田間缺硼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種肥同播是有效補施硼肥措施之一。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魯劍巍表示,當前已經完善了油菜施硼技術,制定了新的土壤和葉片硼素缺乏指標,并建立了相應的施肥技術規程,以測土定肥為主,依產調肥為輔,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施硼肥。種肥同播補施硼肥的優點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批量購買,降低假劣硼肥風險和成本。二是賣種子隨送硼肥,夠就行,不過量。三是降低氣候等因素導致后期無法追施硼肥的風險。四是適應輕簡化、機械化生產需求,便于科學指導。

  聯姻大化肥實現推廣落地

  有了好的技術,還需要通過推廣落地,轉化為生產力,以成果服務于社會。這也是發展壯大中微肥產業的必經之路。產學研攜手迎風破浪,一道致力于讓中微肥產業發展積厚成勢。

  作為中國中微肥研究的創始人之一,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運華呼吁,科研工作者應重視中微量元素在農業應用上的研究,試驗、示范和推廣三步走。

  沈兵表示,面對新機遇,中微肥行業需要凝聚合力,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重新尋找自身的清晰定位。同時要更新觀念,營造整體氛圍,比如政策、登記、推廣問題,以真正的農化服務帶動產品走向終端,為中國農業土壤修護、產品質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表示,當前,推進精準施肥已成為全行業努力的方向。其中,配方肥“精準化”是肥料品種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這對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和應用研究提出了急迫要求。要發展中微量元素肥料,當前要解決兩大重要問題,一是做好中微量元素肥料在農民中的科學普及,提高農民對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認識水平;二是系統研究中微量元素在肥料生產中的科學使用和添加。

  在化肥“零增長”等政策驅動下,與傳統大化肥聯合,提升肥料利用率,這是中微肥產業的機遇。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長、教授陳明良指出,由于中微量元素在植物吸收上的特性,制造工藝是一方面,關鍵還在于如何使用。要將測土配方施肥升級到科學平衡施肥,符合化肥“零增長”的需求。

  更多的企業越來越注重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發展中微肥產業。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經理卞會濤表示,下一步,史丹利將更重視中微量元素與氮磷鉀元素的配比及結合技術方面的研發,真正做大做強中微肥產業,成為國內中微量元素肥料領跑者。

  北京綠色農華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監程光明表示,綠色農華將以大北農集團為依托,攜手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全國農技中心等頂級機構進一步優化中微量元素的應用技術,讓更多的中國土地“吃”好中微肥。

  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郝艷淑表示,未來,公司的含鎂肥料產品在美洲及亞洲其他國家還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作者:李寶 陳瓊 張健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