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由中國化工報社等8家單位聯合實施的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走進中國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中國化工報社副社長張健秋、中化化肥副總經理馬躍等參加座談。
推進耕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和應用現代科技把地種好,這是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之路。今年,中化集團整合旗下涉農資源正式組建中化農業,并推出MAP(現代農業綜合技術服務平臺)戰略,瞄準的正是上述兩大目標。
潘愛華說,黨的十九大,將供給側改革仍然列為今后五年工作重點,肥料行業貫徹到供給側改革中來。具體而言,一是要創新驅動,要通過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實現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二是要推進兩化融合、智能制造,中化化肥是智能制造首批示范企業之一,現在又將其升級到MAP戰略中,這是降低成本、提高農化服務水平的有效模式;三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化肥行業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中化擁有成熟的國際化運作經驗,期待為行業做出表率;四是探索去產能切實可行的路徑,目前工信部正在起草化肥行業產能置換方案,堅決遏制新增產能,化解過剩產能,讓行業發展更健康。
肥料供給側改革要始終堅持兩點:堅持服務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堅持按照實現制造強國的要求推進轉型升級。中化集團是中央直管的53家重點央企之一,中化化肥是化肥行業“國家隊”,在肥料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了表率作用。馬躍表示,中化化肥是肥料行業全產品線生產商和全國流通服務商,近些年圍繞綠色農業的要求,中化化肥助推國家農業戰略落地,牽頭組建了國家化肥減量增效科技創新聯盟,與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合作開展試驗示范田建設。順應農業和肥料行業發展趨勢,不斷升級新型肥料技術,在螯合肥、緩控釋肥、有機類肥料、水溶肥、液體肥和區域作物專用肥等高效環保產品開發上走在了前列。同時,中化化肥推動施肥方式變革,率先大規模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智能配肥和水肥一體化等節本增效綠色農業技術。
一方面,中化農業與新型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戰略合作,通過土地托管把農民組織起來,共同建設中化農業MAP農場,以此推動耕地適度規模化;另一方面,中化農業整合自身及社會服務資源,為規模農場主提供全程解決方案,包括種肥藥產品包、農機、氣象、金融、農產品銷售等,由此實現把地種好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