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八月,在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種梨大戶耿玉玲的20畝梨園里,梨子長勢正好。今年是他種梨的第6年,由于施用了水溶肥,6年間他沒有再給梨園額外澆水。
“現在施水溶肥,施肥的同時也是在澆水。”耿玉玲說,施肥時,每畝地用1000斤水溶解10斤水溶肥,然后通過施肥槍直接注入作物根部。
耿玉玲從去年開始與中化農業合作,中化農業為他提供了水肥一體化服務,提高了梨園的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追肥成本。
他說,用傳統的方式施肥,肥料的利用率只有30%,而水溶肥的肥料利用率可達90%以上。在用水溶肥之前,耿玉玲的20畝梨園每年的追肥成本要400元一畝,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以后,追肥的成本降到了每畝300元。
提升施肥效率也響應了國家建設綠色農業的要求。2015年,原農業部發布了《到2020年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求通過科學施肥、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在2020年實現使用量零增長。
除了用施肥槍,在廣袤的地里,以手機軟件控制的立桿式搖臂微噴灌水器也能將水溶肥施灑到田間。
在陽信縣河流鎮張古風村的中化現代農業陽信技術服務中心的示范農場,地里正在施肥,卻不見農民身影。這里的農田就是通過立桿式搖臂微噴灌水器進行噴灑式施肥。與傳統的大水漫灌施肥方式相比,這種噴灑方式不僅省水、省肥,還節省了90%的人工。
“以前一定要保證水澆到每個地方,用水量很大才能把整個地塊澆勻。”中化山東分公司水肥一體化項目經理李樹森說,“但我們用的是高濃度的液體水溶肥,每次的使用量少且不會浪費,能被精準而均勻地施灑在整個作物生長區。”
據中(zhong)化農(nong)業水(shui)(shui)肥(fei)一體化技(ji)術總監王(wang)寶杰介紹,這(zhe)(zhe)種立桿式搖臂微噴(pen)灌水(shui)(shui)器是由(you)農(nong)田(tian)旁的智(zhi)能(neng)配肥(fei)站(zhan)控制(zhi)的,其(qi)操(cao)控可在(zai)(zai)手機(ji)軟件(jian)上(shang)一鍵(jian)完成,能(neng)在(zai)(zai)作物需(xu)要的時候補(bu)充(chong)水(shui)(shui)分或養分,促進提(ti)升產量和質量。通過(guo)這(zhe)(zhe)種方式施水(shui)(shui)溶肥(fei),可以節約50%的灌溉(gai)用水(shui)(shui)、30%的,從而(er)降低生產成本(ben),提(ti)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