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期貨8月9日在鄭交所上市,至今整整一個月。尿素期貨主力合約2001最低跌至1679元/噸,最高漲至1815元/噸,最高和最低差高達136元/噸。期間的保證金為5%,也就是20倍的杠桿,折算成現貨的振幅高達2720元/噸。如果低點建倉,高位賣出,可以輕松實現財富翻倍,也可財富大幅縮水。風險與機遇同在,如何評價尿素期貨上市一個月來的表現呢?
尿素期貨活躍的合約主要為2001和2005,從上市之日起,距離最近的交割月,時間也長達五個月。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很難有現貨企業對五個月后的市場進行規劃,因此現貨企業參與套期保值的很少。沒有了現貨企業的參與,那么市場更多的是投機資金在參與,注重的是價格的漲跌,而不是供求關系的基本面,這是問題的核心。
從事現貨業務的企業和個人,普遍對2001合約走勢不看好,但在經歷了上市的初期大跌后,2001合約強勢反彈,其背后的邏輯何在?我們設想兩種場景:
場景一 2001合約跌破企業成本線
這種場景符合現貨企業預期,投機資金就會和現貨商競相做空,跌到1600元/噸以下。我們知道,真正有避險需求的現貨企業是貿易商、下游尿素消費企業,而不是上游尿素生產工廠。一旦競相做空,跌破企業的成本線,那么尿素生產企業的下游消費企業很可能通過盤面在尿素生產企業的成本線下做多,最后等待交割。這種情況下,很可能虧損的將不是現貨企業,而是投機資金,因此做空不符合投機資金利益。
場景二 2001合約大漲
在現貨企業普遍不看好2001合約的情況下,現貨企業主要采取空頭思維,而尿素生產企業的避險需求又不高(筆者之前分析過,尿素生產企業是期貨最大的空頭),這時候,拉漲2001合約,在尿素生產企業參與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盤,減少了阻力,使得最大的受益者是投機資金。
由上可見,漲才是投機資金的利益所在。筆者明顯感覺到投機的力量,這個投機的可行性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主力合約遠離交割日,使得交割都沒有成為參與者的選項,從而為背離基本面創造了條件;二是現貨企業,尤其是尿素生產企業的參與程度不高,使得空、多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只有隨著產業資金參與程度的不斷提高,尿素期貨才會逐步回到以基本面為交易核心的市場。
從現貨市場看,秋季用肥、環保安全限產、國際市場價格開始上漲、印度即將招標等現貨市場的利好在顯現,給現貨尿素價格提供了支撐,可以說,投機資金的操作,短期并沒有脫離基本面。
現貨企業的優勢是交割,而不是投機。正是因為感受到投機資金對尿素期貨價格的影響,在此給參與期貨交易的現貨交易者提個醒:不要用現貨的思維參與期貨;不要用短期投機的方式參與期貨;注意倉位的控制。“他強任他強,微風撫松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現貨參與者,只要不違初衷,定能得正果。
尿(niao)(niao)素期(qi)貨(huo)上市的(de)(de)目的(de)(de)是(shi)為(wei)了(le)避險和爭奪(duo)國際市場的(de)(de)定價權。印(yin)度即將招標,不(bu)排除貿易商將參(can)照尿(niao)(niao)素期(qi)貨(huo)盤面進行(xing)投標,或者(zhe)利用期(qi)貨(huo)進行(xing)套(tao)保的(de)(de)可能性。如(ru)果(guo)真實現了(le)這(zhe)點,將是(shi)尿(niao)(niao)素期(qi)貨(huo)的(de)(de)重大(da)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