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計劃專營自1998年取消后,農資市場的競爭便烽煙四起,進入一個新的“戰國”時期,直接給生產商、供應商、原供銷社主渠道、各級經銷商以及傳統農資流通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農資流通企業在微利、殘酷的市場環境中,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口,探索新的經營模式,改造傳統流通方式,力圖殺出一條新的生存與發展之路。于是便紛紛引入連鎖概念,引進連鎖經營方式。短短幾年,全國各地農資連鎖“遍地開花”。但這些連鎖經營企業無論在經濟規模、運營質量、操作方式、流程化程度、終端控制力、網絡貫通力、信息反饋效率等方面,均處在探索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尚需從理論與技術、戰略與運營、創新與發展的全局觀念去統籌和實踐。 關于“連”與“鎖”的誤區 對“連”的概念及定位模糊。連鎖經營的“連”,不是簡單的連接與聯合,也不是對傳統流通方式和經營方式簡單改造和面上整合,而是要把“連”真正變成“鏈”。這個“鏈”包括供應鏈、物流鏈、管理鏈、營銷鏈、市場鏈、用戶鏈以及資金鏈等,并要形成一個有序暢通的鏈系,才可能發揮“連”的功能和作用。 對“鎖”的整體結構認識不清。連鎖經營的“鎖”是一個開放的經濟概念和經營理念。這個“鎖”就是你的連鎖經營系統及其管理組織結構,就是整個“鏈系”的鎖鏈,而且只用你自己的一把鑰匙就能開啟全部鎖鏈。 幾個致命的弱點 連而不鎖,鎖而不連,模板連鎖,有終端無聯網,新方式老辦法,“破舊”更須“立新”.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圍繞市場建網絡,面向用戶搞連鎖,針對變化抓經營,才是創新農資連鎖經營與網絡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也是能否成功運營連鎖經營的基本點!”而創新連鎖經營四大理念,則尤為關鍵。 由“物以稀為貴”轉向“物以多為貴”,由“銷售產品”變為“銷售服務”,由“集中管理”轉向“連鎖分散化管理”,由“環節控制”轉向“鏈系流程控制”,在創新的同時,農資連鎖經營首先應突破四大“瓶頸”。 突破體制瓶頸,全面放開農資市場,打破區域分割、地方保護、行政壟斷、流通限制,讓農資流通企業完全通過市場化運作,構筑起各自的戰略聯盟體,發展本地及跨省跨區的連鎖經營,并通過市場競爭造就一批有規模實力、有競爭優勢、有資源配置能力的農資連鎖體。 突破連鎖經營就是只能通過零售終端實現銷售的極端想法,要把批發、分銷、聯銷、加盟、直銷等方式結合應用。農資連鎖經營,應力求做到“店”與“市”相結合,“市”與“場”相對接,店中有市,市中有場,場中有區,區中有域,橫向貫通,縱向連通,上下接通。建立高效化的資源整合與配置能力。這里所說的“資源”不單是農資產品,而是包括人力資本、貨幣資本、實物資產、信息資源、市場資源、用戶資源、關系資源以及連鎖經營的模式等。構建網絡化的協同連動能力,提升應變市場的專業化能力 總之,實施農資連鎖經營,必須基于現代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新融合論,把傳統農資流通產業、流通方式、經營方式與連鎖經營業態、連鎖經營方式加以有機融合,把連鎖經營與“經營眼球”相結合,把網絡建設與網絡價值相結合,把連鎖網絡與“網上用戶”相結合,從而創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適應“三農”需求的農資連鎖經營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