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剛剛落下帷幕,塵埃尚未散盡,全國農資連鎖經營發展研討會就在北京召開了。 對于全國的農資連鎖經營者們而言,這次大會僅僅是他們漫長的連鎖經營馬拉松中一次短暫的間隙,或許,也僅僅是他們在漫長的奔跑中補充水分的一個過程。然而,奔跑者們需要這樣一個間隙,亦或是過程。畢竟,他們已太過勞累;畢竟,前途的路有很濃的霧、霧,濃到領航者都無法看清。 究竟去向何方?領跑者們無法預測;下一步邁出去后究竟會不會跌倒?奔跑者們也是無法預測。貨源、資金、網絡……這一切都像夢魘一樣困惑著奔跑中的連鎖經營商,一種不安的情緒在他們中間彌漫著。這種不安,在大多數人們認同的農資連鎖領跑者“德農”出現意外之后,就愈發凸顯。對“德農”的意外,多數人選擇了閉緊嘴巴,警惕四望,同時加緊腳步,向前奔跑,且惟恐落后。 在這群奔跑者的農資連鎖經營商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如不抓緊時間發展自己的網絡,當2006年國家向國際放開農資流通市場之際,國外的農資大鱷們將毫不猶豫地沖進中國市場,將那些尚在發展中的網絡購歸己有,到那時,中國的農資流通系統將是一個由外國人予取予求的時代。這件事,不但廣大的農資連鎖經營商們擔心,國家更為擔心。 這種擔心由憑空的惶惑轉向實質的動作則是由《全國連鎖經營“十五”規劃》、《關于推進農資連鎖經營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體改委、國家經貿委“關于促進連鎖經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實質性的政策文件來完成的。 “狼”要來了,必要的準備還是不可或缺的。
尷尬的“狼”
“狼”要來了,就在2006年。時間迫近,狼心中躍躍欲試,國內農資企業的心中,惶惶不安。 “狼”看到的是中國廣闊未能良好開發但大有前景的農村市場,況且,“狼”的手中還有雄厚的資本以及豐富的貨源;而國內農資企業看到的則是自身還未健全的農村市場流通體系,他們能夠期待的只是市場能在“狼”來前盡量完善。 然而,當“狼”的目光真正轉向正在發展、壯大中的農資流通體系時,心中的滋味可就大不相同了。 在此次“全國農資連鎖經營戰略發展研討會”上,作為農資連鎖經營商中杰出代表的蘇農連鎖董事長李學軍即席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 李學軍說:“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穩定、社會發展,而作為糧食的‘糧食’的農資流通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中之重,如何建立一個國家放心、農民滿意的農資流通系統將是今后國民經濟建設的一個重點、難點。而保持這個系統的國家可控性與純潔性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化工安全與農村經濟穩定的大局!” 李學軍的話博得了與會官員的廣泛認同,他們頻頻點頭來表示對李學軍的認可,但官員身后的農資經銷商們卻大都一臉茫然,這種茫然在地市級中小經銷商們的臉上更為明顯。在西南某省的一位農資經銷商的臉上,這種茫然已經凸顯為一種不可理喻的表情,他對記者說:“這些事是那些大人物想的,關我們啥子事情?再者說了,外國人來了,資源也不像現在那么緊張了,我們怕的是鐵路哦,到時候有貨運不進來,那可咋個辦哦?” “難道你不怕外國人來了吞并了你們的網絡嗎?”記者反問。 “怕啥子嗎?”他一臉坦然:“我們巴不得他們早些來人買了我們的破攤子!” “這怎么說呢?”記者疑惑。 “你不知道,上面坐著這些人總說外國人這可怕那可怕,我看不見得,他們還不是只長一顆頭顱,我倒是盼啊,盼他來收購我們的網絡,我也好賣個好價錢,大不了變成個打工仔,我倒要看看,這些洋人如何對付我們那里那些官老爺,我還真怕那些洋人求著我們再把網絡買回去哩!”顯然,美好的憧憬已使得這位經銷商將兩眼笑成一條縫。 “你能說直白些嗎?”記者追問。 “你們高高在上,不曉得我們基層連鎖經銷商的苦惱,我們的網絡延伸到農村的千家萬戶,網點也很分散,我有30多個網點,每年就要辦30多個化肥經營許可證,30多個農藥經營許可證(現在叫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這還不算,每年還要應付不定期、不定次的工商檢查、稅務抽查、質檢監查、農業執法……哪一個衙門沒打點好都沒法正常營業,有時候辛苦一年,全陪這些土地爺吃吃喝喝了。早知這些,我開個飯館好不好。”很顯然,記者的問話觸及了他的痛苦。 “這就是你盼望外商早一些進軍中國市場的原因嗎?”記者問道。 “哪個不是呢!有這些官老爺擋著,外商也不會那么痛快的發展,況且,痛苦也是可以分擔的啊!”這位經銷商又恢復了他略顯狡黠的笑容。 “有本書怎么說的?‘知識沒有國界’。我們商人也同樣沒有國界。畢竟,保證我們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這位經銷商顯然說了些肺腑之言…… 看著這位經銷商,我不禁在想:不知他的這番言論讓那些高踞講臺之上,信誓旦旦要純潔市場環境、大力發展農資連鎖的官員們作何感想?讓那些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且正在秣馬礪兵的外商們又作何感想?……
充滿問題的午餐
在連續幾天的會議午餐期間,記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分別見到了幾位省級農資公司的老總。于是,午餐的時間也就變成了會議的延續。 南方某省的一位老總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們坐在臺下,看著臺上的專家、領導們侃侃而談,我真想打斷他們問一下,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究竟是把有限的資金拿來向下游發展自己的網絡,還是向上游延伸我們的貨源?畢竟,今年的資源緊缺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面對著他的問題,我不由得想起了北大周其仁教授講的一個笑話,他說:“三年自然災害給中國人的精神烙印太深了,以至于我們總把溫飽掛在嘴邊上,無論何時,見面總問一句‘您吃了嗎?’以示關心。” 這是一個笑話,也是一個事實。在餐桌旁坐沒一會兒,開門寒暄之后,一位經銷商就會問另一位經銷商:“你今年貨源緊不緊張?” 在回答南方那位老總的問話時,我顯然有些意外,作為一個業內精英,這個提問顯然有些問道于盲了,我只得硬起頭皮答道:“目前有限資金下是優先發展網絡,還是優先發展資源是一個迷局,其實就像我們現在討論先吃飯還是先工作一樣,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步一步的做,它們之間,無法分清先后。”這種頗似禪語的回答似乎使得他若有所悟,看到這些,我只有迅速吃飯之后溜之大吉了。 而另一天,另一位北方某省的一位老總忽地問了記者這樣一個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連鎖企業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中說,省內跨地區經營的連鎖企業可以由總部向其所在地稅務機關統一納稅。為什么我們那里不同意呢?這個問題他顯然應當問問我身旁的領導,而顯然領導在忙于吃飯。我無法回答,其實通知的規則寫得很清楚,“只有在總部領導下統一經營、與總部微機聯網、并由總部實行統一采購、配送、核算、規范化管理的,并不設銀行結算賬戶、不編制財務報表和賬簿的,才能由總部統一納稅。”很顯然,現行的條件下,農資連鎖企業無法達到這個標準。自然,這種優惠也就與農資連鎖企業無關。 這些省級農資企業的老總們心里都有很多問題,那些小型企業的心中或許會有更多的問題吧! 福建浩倫的老總吳少寧有句話說得好:“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就拿這句話與眾位農資人共勉吧! 愿農資(zi)連鎖(suo)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