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銷市場即將開放 鉀肥價格年內走勢受關注 專家認為,從長遠看,國內化肥分銷渠道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下半年將是我國鉀肥行業轉折性的半年,國內鉀肥價格將經受“7·21”談判價格上漲、11月談判海運化肥大量到港、“12·11”國內化肥分銷市場向外商放開三大考驗。
今年我國鉀肥價格一直處于高位排徊,鉀肥價格已經接近農民的承受底線,下半年鉀肥價格上漲仍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小。同時,“7·21”鉀肥價格國際談判和“12·11”國內化肥分銷市場向外商放開,將使我國鉀肥市場逐步和國際市場接軌,并將對國家相關政策和國內鉀肥行業產生長遠影響。
進口鉀肥價格上漲
據預測,今年全球鉀肥需求量為5000萬噸,我國的需求量為800萬噸,國內生產約300萬噸,需進口500萬噸左右。我國鉀肥進口約占國際鉀肥交易量的1/4,俄羅斯紅鉀、加拿大白鉀各占我國進口量的近40%。加拿大、俄羅斯化肥生產都具有壟斷性質,生產企業可通過限產控制出口價格。
7月21日,經過4個月的艱苦談判,我國與BPC公司就2006年進口鉀肥問題達成協議,在2005年合同價格基礎上,每噸上漲25美元。其后,我國又與加拿大、以色列等國的化肥生產企業或經銷商簽訂了同樣漲價額度的定價合同。
據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長山介紹,目前,國內近70%的鉀肥需求依靠進口滿足,由于進口比重大,進口鉀肥的價格直接決定了國內化肥銷售價格。“7·21”漲價協議的簽訂是很無奈的抉擇,相關部門和企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經過了4個多月的艱苦談判。當時,國內鉀肥市場對進口的需求已經到了不能再拖延的程度,而國際鉀肥生產巨頭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漲價額度從每噸上漲40美元下降到了每噸上漲25美元。
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勤升認為,協議簽訂后,俄羅斯、白俄羅斯的鉀肥經過生產、發貨、運輸等環節需要兩到三個月時間才能到達我國港口,而這段時間剛好屬于國內鉀肥銷售淡季,國內港口鉀肥市場將呈有價無量態勢,基本不會出現價格波動。
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鄭長山等認為,我國鉀肥海運進口在年初就已基本停止,談判之后才得以恢復,10月、11月,國內鉀肥市場進入銷售旺季,而俄羅斯鉀肥也將陸續到港,進口鉀肥價格上漲給國內鉀肥市場帶來的沖擊將凸顯。
青海鹽湖鉀肥銷售公司市場部部長曲文祥說,近年來,我國鉀肥價格不斷攀升。盡管目前下游復合肥企業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原料價位高迫使部分中小復合肥企業減產或停產,但如果主要進口商不打價格戰,繼續堅挺價格,復合肥企業為了生產,不得不購買,鉀肥價格上漲仍然存在可能。目前鉀肥1800元/噸的價格,離本年度最高價格1870至1880元/噸還有一定距離,這意味著還有一定上漲空間。如果進口鉀肥港口發售價格上漲,國內鉀肥的價格肯定也會跟著上漲。但目前鉀肥價格已經處于高位,農民的承受能力有限,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大。
分銷市場即將開放
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最遲不超過今年12月11日,將向外商全面放開化肥批發零售及相關業務,我國化肥市場將進入“分銷領域國際開放”時代。有關專家認為,“分銷領域國際開放”時代,國內化肥市場將在短期內處于一個相對穩定時期。但長期看,新的競爭者進入分銷領域是必然的,國內化肥分銷渠道壟斷局面遲早會被打破。方勤升認為,化肥分銷領域開放后,國內化肥市場首先不得不面對兩大現實:一是國際鉀肥價格高價位徘徊并呈一定的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國內的鉀肥需求量不斷擴大。
從國際上來說,鉀肥的供應和需求都高度集中。鉀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屬于短缺資源,發達國家對鉀資源開發非常謹慎,排除了低價傾銷的可能性。同時,俄羅斯、加拿大等鉀肥生產大國鉀肥資源處于壟斷生產狀況,其生產巨頭有能力通過限產來控制價格。受此影響,國內鉀肥銷售價格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走高。
有關專家認為,短期內開放國內化肥分銷領域對國內分銷格局影響不會很大,這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長期以來,國外化肥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都有一定的渠道,中化、中農兩家公司代理了所有的化肥海運進口業務,這個渠道已經很成熟,舍棄這個渠道,尋找新的代理商,尋找新的渠道,甚至自己開拓渠道,將存在一定的風險。同時,國外企業對完全放開的中國化肥市場也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但方勤升認為,如果鉀肥價格繼續走高,在利潤的驅使下,國內可能會有新的企業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繞開原有的供貨渠道,尋找新的貨源地,比如大量進口以色列、約旦、德國企業的鉀肥。從長遠來看,現有的供貨商在條件成熟后,會尋找新的代理商。但生產廠家直接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國是個大市場,鋪開渠道進行銷售很不現實,必須通過代理商進行銷售。
新華社記者 曹健 文貽煒 鄭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