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首頁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國產肥進軍潮汕市場大多無功而返
//chinaqfs.com 2006-11-7 10:58:12 瀏覽:

時下,正值廣東各地農資經銷商化肥冬儲旺季,但讓大多國內知名化肥生產、營銷企業頗為頭痛的是,巨大的粵東肥料市場,卻令他們束手無策,難以搶占這塊陣地。

  在“粵東肥市難入”的印象中,許多廠商干脆選擇了放棄,在廣東肥市的“棋盤”布局中留下粵東空白;“量肯定上不了,能賣多少算多少”,也有人繼續啖著這塊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個別挺有實力的廠家,則重兵進駐,力爭將版圖擴張至粵東。

  粵東肥料市場究竟怎么了?是企業水土不服還是營銷策略不當?許多企業從粵東市場敗退的癥結何在?日前,本報記者深入粵東的汕頭市澄海區、汕尾市陸河縣、揭陽市惠來縣、潮州市潮安縣等地,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一番調查。
  
  農民對進口肥趨之若騖

  記者輾轉來到汕頭市澄海區蓮花鎮某農資店。一進店門,即被店里堆放的肥料品種嚇了一跳:100平方左右的店面,過半堆放著挪威進口肥,足足有4米多高,估計數量不下20噸,另有少量俄羅斯進口肥,店里幾乎找不到國產肥品種。這種景象在省內其他地方任何一家農資店,即使是大量施用進口肥的珠三角,也是極難看到的。

  記者在該店觀察了1個小時,由于當前是施肥淡季,只有8個農民前往購買肥料,其中7人進來就直指要挪威肥料,一般要兩包,最多的一個買了6包。“肥料店不賣國產肥嗎?”記者問店主張某。張某沒直接回答,而是把記者帶到農資店后面的一個倉庫。

  在這個倉庫里,記者發現堆放的清一色是國產肥料,“芭田”、“中化”、“國安”、“煙農”等國內品牌肥料超過10個,但數量加起來還不足挪威某個產品,形成了極大反差。為何不把這些產品擺放到門店里?店主無奈地對記者說:“剛才你也看到了,農民進門就要進口肥。雖然這些都是國內知名品牌肥料,但在本地少人問津,推廣難度很大,干脆不擺出去了,有人需要就直接從這里出貨。”

  前往買肥的一農民告訴記者,他住在城郊,家里種了5分地蔬菜,一直施用挪威進口肥,極少試用國產肥。問及什么原因時,老農的回答讓記者感到很驚訝:“因為沒用過其他肥料,不知道怎么施用。”爾后,他又問記者:“現在進口肥貴了,確實要換了,你知道哪個牌子的肥料好一些?”

  “國產肥現在雖然難賣,但總比以前好了些,少數人還是慢慢接受了。”店主分析說,造成這種兩級分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習慣問題,10多年來,當地農民除了水稻外,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時幾乎全施挪威進口肥,這種習慣一時難以改變;二是國產肥料溶解速度相對較慢,由于農民存在“速溶就是好肥料”的誤區,所以使得緩釋慢溶的國產肥推廣舉步維艱。
  
  農資店老板談賣肥苦衷

  在揭陽市惠來縣,記者走訪了幾家農資零售店,所看的情況與澄海區蓮花鎮某農資店差不多。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農資店老板對記者說:“賣了10多年肥料,除現在有部分國產尿素外,從未賣過國產復合肥,賣的全是進口肥。”10年前,他賣的是俄羅斯等國家的尿素,如今賣的是挪威、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復合肥。“由于現在沒有進口的尿素產品,只好賣國產尿素,農民在沒得選擇的前提下,唯有接受。”他說。

  “其實,有哪個農資店真正愿意賣進口肥呢?!”一些店主向記者大吐苦水,挪威和俄羅斯等進口肥每包利潤一般不會超過3元,在遇上別人炒肥或供應緊張時,有時利潤只有5毛錢,甚至虧本。蓮花鎮某農資店老板說,去年賣了近500噸某進口肥,利潤只有1500元左右。廣東某公司粵東農資分公司經理用了饒有嘲諷意味的話形容自己:“去年我的分公司拿了三個全省‘第一’:肥料銷量第一,營業額第一,利潤卻倒數第一。”

  “誰不想像四會那樣啊,一個農資店僅賣國產復合肥,一年利潤可在5萬元以上。”潮安縣鐵鋪鎮某農資商向記者大吐苦水:“不是我們不努力去做,而是確實做不下去。”去年,國內某知名農資連鎖企業勸服他加盟,放棄了進口肥,全心主推該公司的國家免檢和馳名商標的復合肥產品,并在當地進行了多個試驗田示范,但最后還是無法扭轉農民施進口肥的習慣,以失敗告終。

  在采訪中,有幾個老板這樣對記者說:“在全省的農資零售店中,最窮的要算是只賣洋肥不賣假肥的粵東農資店了。”這充分反映了這些農資店老板的無奈。惠來縣某農資經銷商透露,整個潮汕地區年復合肥需求量起碼在30萬噸以上,按當前的品種格局,進口肥起碼占據了2/3的市場份額。據聞,在粵東市場做得最好的廣東某復合肥企業,年銷量也只有1萬多噸,而這個銷量是建立在強大的營銷隊伍和到位的農化服務基礎上的。
  
  假劣產品充斥肥料市場

  “粵東市場操作不規范,假劣肥料大量充斥,致使我們賣高檔國產復合肥十分艱難。”澄海區一農資店老板舉例說,在某鎮一個500多人的村莊,竟開了5家農資零售店,經營的全是當地小廠生產的低檔復合肥。他認為,這些小店能夠生存的原因:一是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個別小店甚至是無證經營;二是這些地方的青年人大多外出經商,老人無法遠離村莊購買肥料。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占據粵東國產復合肥市場主導地位的是假劣肥料,除部分地下作坊生產外,仍有10多家證照俱全的中小型復合肥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偷工減料”,甚至是用塘泥粉加工的。由于這些產品利潤豐厚,許多農資店樂意推銷,營銷手段是“挪威+劣肥”,以顯示肥料功效。

  然而,假肥用多了,作物無法增產,致使近年當地許多農民一棍子把國產肥料“打死”,對國產肥料失去了信心,最終又轉到了進口肥上。這也使得質量和價格夾在進口肥之間的國產高檔復合肥,在推廣上處于一個非常尷尬與不利的境地。

  假劣肥料大量充斥的惡果,不單是粵東許多農民放棄施用國產肥,就連在當地種植西瓜和草莓的浙江農民也不敢施用。汕頭市潮南區田心鎮的浙江瓜農潘某如實告訴記者,盡管當前施用的都是某進口肥料,價格太高不合算,但那邊又沒有他們在浙江用過的品牌肥料,廣東肥料沒用過,所以只有接受高價進口肥了。不愿意嘗試國產高檔肥料的原因,用他的話說,“肥誤瓜一時,瓜誤人一年”,輸不起。凡是向他推介復合肥的企業,均被婉言拒絕。
  
  多重因素造成推廣困難

  在調查采訪中,記者歸納總結發現,除農民過分崇拜進口肥料和假劣肥料充斥市場外,粵東地區高價值經濟作物少、農民用肥水平不高、地區文化差異等因素,亦成為了國產復合肥難以進入粵東市場的“絆腳石”。

  幾名負責粵東區域營銷的廣東復合肥企業的經理告訴記者,相比珠三角菜區和粵北沙糖桔產區,粵東地區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不多,使得高檔的國產復合肥推廣受到影響。如汕尾市陸河縣,全縣水果種植面積22.5萬畝,其中青梅種植面積達10萬畝,由于價錢不甚理想,用不上高檔國產復合肥;惠來縣有21萬畝荔枝,但行情低迷,荔農干脆不施肥管理;潮州蕉柑衰落,面積減少,用量也不大。施肥量最大的是蔬菜,但上規模的大型菜場在粵東并不多見。

  據了解,在粵東地區,目前用肥水平最高的是澄海區菜農。他們每年利用晚稻冬閑跡地種植包心晚芥菜,利用塑料薄膜與遮陽網等保護設施栽培反季節蔬菜,面積超過了10萬畝。在進口肥價格偏高的情況下,菜農們紛紛嘗試施用了住商等國產復合肥,勢頭蓋過了進口肥料。目前,澄海成為了眾多國內企業進入粵東市場的突破口。

  有業內人士指出,長期大量施用3個15的進口肥,不是粵東農民施肥水平高的反映,恰恰暴露了當地農民施肥技術不當的缺陷,如果農民不能盡快地扭轉這種依賴高價進口肥的局面,不能根據土壤和作物特點,合理施用性價比較高的國產復合肥,增產增收可能受到很大影響。目前,國內許多復合肥質量并不比進口肥差,部分產品完全可以替代進口肥。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國產肥進軍潮汕市場大多無功而返 (2006-11-7)
  ·化肥分銷業務開放,供銷合作社宣告——我們歡迎競爭! (2006-11-7)
  ·統計顯示三季度肥藥生產仍呈增勢 (2006-11-7)
  ·為新型高效化肥正名 包膜控釋肥行業標準呼之欲出 (2006-11-7)
  ·流通領域化肥農藥近半不合格 (2006-11-7)
  ·近期國內磷酸二銨市場價格信息 (2006-11-6)
  ·國內第一條維生素肥生產線投產 (2006-11-6)
  ·中間商備肥與農業用肥時期有所不同 (2006-11-6)
  ·河南省10月份化肥價格小幅下跌 (2006-11-6)
  ·明年國內二銨供需分析預測 (2006-11-6)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