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中國化肥行業應對市場開放的能力,商務部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10月24日在京共同舉辦了“中國對外開放化肥市場的機遇與挑戰高層研討會”,圍繞“中國化肥產業與國際化”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現將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研討會上的講話刊發。今天,大家相聚在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的香山,共同研討中國化肥市場對外開放的機遇和挑戰,這對促進化肥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商務部對出席此次研討會的各位專家、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三農” 的政策。為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 2005年,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高,糧食總產量達到4.84億噸、平均畝產309.5公斤,再創歷史新高,主要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格局趨于穩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第四大農產品貿易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5元,農村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3209萬人減少到2365萬人; 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化,減免了農業稅,取消了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補,對主要糧食品種實行了最低收購價格政策。農村第二、第三產業蓬勃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今年前三季度,糧食生產再獲好收成。夏糧總產量1138億公斤,比上年增產74億公斤,增長7.0%。早稻產量319億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秋糧長勢良好。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669萬噸,同比增長4.1%。我國糧食連續第三年增產已成定局,預計今年總產量將超過4.9億噸。 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也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出,要堅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什么是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呢?從流通角度講,農民就是要買真貨,買價格合理的貨,特別是化肥等農資商品。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通過化肥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要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糧食的“糧食”,在農業生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行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大國的國計民生,極為重要。 自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和現代化建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連續27年以9.4%的速度高增長,這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沒有過的。化肥生產和消費同樣保持了高增長:從1978年到2005年,全國化肥產量和消費量均從1000萬噸發展到5000萬噸左右;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相關數據,從1994年到2005年,我國的氮肥、磷肥的生產增長量超過了世界總增長量,化肥消費的增量占同期世界總增量的63%。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2005年,我國生產化肥5220萬噸,約占世界總量的1/3;表觀消費量5700萬噸,約占全世界化肥用量的35%左右。我國也是化肥進出口貿易大國。今年前9個月,全國化肥進口771.6萬噸,出口344.1萬噸;預計全年進口1250萬噸,出口450萬噸。從品種來看,目前我國氮肥生產可以滿足國內需要,并有少量出口能力;磷肥有少量缺口,需要進口;鉀肥則主要靠進口解決,2005年,我國進口鉀肥883萬噸,占化肥進口總量的65%,約占世界鉀肥貿易量20%。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隨著農業在質量、規模和結構上的進一 步發展,化肥行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必將得到極大的發展!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化肥行業也不例外。通過對外開放,引進先進的經營方式、經營理念和經營規范,以開放促改革、以競爭促發展,既是我們的對外承諾,更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化肥生產和流通現狀還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新發展和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要求。從國際來看,近年來,世界化肥行業的格局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發生了顯著變化。少數跨國化肥公司通過聯合和兼并,延伸了對上、下游的滲透,提高了對資源的壟斷程度,進一步加強了競爭地位。從國內來看,入世5年來,我國化肥市場整體呈現產銷兩旺、供求基本平衡的良好發展態勢,生產和流通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化肥行業仍然存在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產業布局不合理、營銷網絡不健全、缺乏品牌優勢、農技服務水平不夠等問題,無序競爭和假冒偽劣現象還比較嚴重。 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從今年12月11日起,化肥分銷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將對外資開放,這是化肥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我們的基本考慮是“履行承諾,有序開放;完善機制,公平競爭;有效監管,規范秩序”。 (一)履行承諾,有序開放。中國作為WTO負責任的大國,將按照WTO承諾,如期開放化肥的批發和零售權。同時,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化肥價格形成機制,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圍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二)完善機制,公平競爭。完善機制的核心是要建立化肥經營企業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允許符合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進入化肥流通領域。在開放的同時,加強市場規范和質量管理,建立流通企業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這是保證農民買到“真貨”,買到價格合理的貨的重要措施。對于進出口環節而言,對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企業,政府要加強監管和考核,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有效監管,規范秩序。對哄抬物價、制售假冒偽劣的違法行為進行依法查處,凈化經營環境,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商務、農 業、質檢、價格等部門,要依照職責加強協調,齊抓共管,為農業生產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商務部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我們將同各部門一起,以高度的責任感抓緊抓好相關工作。根據近日發布的《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內外兩個市場有機銜接,經濟要素和商品流通基本實現跨地區、跨境自由流動”成為未來5年商務部的工作重點。我們要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推進流通政策創新,探索流通主體創新,著力培育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具有競爭力和品牌優勢的化肥流通企業;要通過加強化肥進出口形勢分析,合理調整各品種進出口稅率,進一步提高化肥進出口調控能力和產業預警能力;要通過加強對國營貿易的監管和實施動態管理,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對外合作,開創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化肥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為我國化肥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讓我們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集思廣益,交流提高,攜手共進,共同促進我國化肥行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