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日前表示,甲胺磷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禁用是歷史必然,但全面禁用任務艱巨,禁用后的市場監管有待進一步規范。
孫叔寶說,為保證禁用工作有序推進,國家已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預計明年還會有新的政策與措施出臺。但需要指出的是,高毒農藥全面禁用任重道遠,還有很多'后遺癥'需要解決。就像殺蟲脒一樣,因為有市場需求,在禁用多年以后,仍有生產和銷售。
高毒農藥禁用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孫叔寶認為,首先是相比甲胺磷等高毒農藥,替代品種還存在價格高、殺蟲譜較窄、速效性差等問題,加之農民多年使用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農藥新品種的發展與推廣,讓農民接受仍需要做大量工作;其次,一些替代品種雖對人畜毒性較低,但對害蟲天敵、水生物等危害性高,如不科學使用,可能導致害蟲抗藥性快速增強。當然,這些問題隨著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市場不斷規范,會得到逐步解決。
據統計,中國每年使用農藥制劑約100萬噸,其中高毒農藥最多時占30%,而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占高毒農藥總量的80%。這么大比例的農藥品種被禁用,研發農民能夠接受的替代新品就顯得尤其重要。對此,孫叔寶說,盡管農藥制劑的開發風險高、投入大,且耗時長,但目前各有關方面都在努力做這項工作。如科研院所這幾年已經進行大量創制新品的研發,并力促產業化,為高毒農藥替代奠定了一定基礎;農業部組織的《高毒農藥替代試驗示范項目》已開展兩年多,旨在三年內把農民長期習慣使用,曾占總量1/4的高毒農藥替代掉,為高毒農藥替代保駕護航;農藥生產企業也在積極準備,尤其是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調整品種結構,著手新品開發,一些企業已有新品面市。
對于目前經銷商還沒售完的高毒農藥應如何處理更為妥當,孫叔寶表示,為盡量減少企業或經銷商損失,國家應考慮給予適當補貼,支持就地銷毀。另外,將高毒農藥原藥甲胺磷轉化為低毒乙酰甲胺磷,也可解決高毒農藥處理問題,同時可降低農藥新品生產成本,不失為高毒農藥的一種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