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8月8日報道:農業部正在部署全國性督察以檢查落實取消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五種高毒農藥的使用情況。農業部官員說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減少農產品農業殘留,降低農業污染,提高中國農產品競爭能力,保護農民的生命安全。
農業部種植種植業司副司長王守聰告訴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指出:中國農業生產情況復雜,在監督農藥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困難。 “但我們不能放松監察,從而徹底取消這五種高毒農藥在中國農業中的使用,”王守聰說。
從2007年1月1日開始,我國對5種高毒農藥(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此五種高毒農業占中國高毒農業使用量的25-30%。但該官員表示中國還不會禁止其他高毒農藥的使用。“使用農藥是農業增產的手段之一,這也是國際上農業生產慣用的做法,”王副司長說。
王守聰認為如果徹底禁止了這五種農藥的使用,中國的農藥使用目錄也和世界水平非常靠近。
他說,高毒農藥分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不容易降解的化學物質,進入土壤和水體,破壞環境。另外一種是容易降解的化學物質,但是如果農民沒有掌握好安全間隔期,會在鮮活農產品中出現殘留。
“對于后一種農藥,我們沒有必要禁止;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教育農民如何科學使用, 以減少或者消除高毒農藥所引發的農藥殘留問題,”王說。
繼今年四至六月的全國督察后,農業部于在本月和九月在全國范圍內再次督察五種高毒農藥禁用情況。該官員透露在前次督察中農業部發現全國有10多家企業還在非法生產和經營禁用農藥。農業部已經取消了這些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資質,但由于違法數額較低,這些企業經營者會免除刑事處罰。
在禁用令頒布前,近1500家農藥生產企業在生產這五種禁用農藥。到目前為止,中國有3000家農業生產企業。
最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將農業標準化和食品安全問題列入了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需特別關注和深入研究的若干重大問題之一。在農藥使用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要求要盡快完善農藥產品目錄,取締高毒農藥,從源頭上杜絕化學污染,提高農業投入品效率;同時要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推進農產品無公害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測土配方施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生產。
杜鷹最近在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認為農業污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一大原因。
他說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700多萬噸,每公頃耕地化肥施用量高達366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5公斤,美國是103公斤;我國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另外的70%全流失了。我國農藥年施用量145萬噸,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我國農藥和美國相比,有兩個70%,美國殺蟲劑只占30%,除草劑占70%,中國則相反,70%以上是殺蟲劑,而且中國農藥里70%是高毒的,而美國絕大部分農藥是低毒的,這兩個因素導致了我國農藥污染問題非常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