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將至,晉南小麥將迎來秋播的高峰期,相伴隨的是化肥市場的緊俏和火熱:氮肥市場早已烽煙四起,降價大戰正如火如荼,磷肥、復合肥市場卻是漲聲四起。
尿素:產量過剩,價格一降再降
隨著庫房里最后一袋尿素的裝車銷售,經營化肥的王經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終于出完了!現在的尿素價格真是名副其實的娃娃臉,一天一個變,前段時間還1600多元/噸,現在已經降到1450元左右了,一噸足足降了150多元,稍不留神就陷進降價的漩渦里,占用資金不說,還得賠著錢賣啊!”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主要化肥品種價格穩中略降。零售價格中,尿素平均價格為1804元/噸,與上月相比下降1.34%,比去年同期低4.71%。出廠價格中,尿素平均價格為1644元/噸,與上月相比下降1.64%,比去年同期低3.15%。
相對于其他省市,我省化肥產業一直是以大批量生產氮肥為主的,在整個國家尿素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今年以來,尿素行業的嚴峻形勢是我省所有尿素生產企業始料未及的,用某大型尿素生產企業的話說:“2007年的夏天就已經開始下雪,而且來勢兇猛。”
豐喜肥業的一位負責人稱,今年尿素的價格在去年下跌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下跌,而企業的生產成本卻持續上升,如果尿素價格降到目前最低出廠價1400元/噸以下,就會出現全行業虧損,那是企業無法承受的,其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這些年,我省很多企業一直擴大尿素的生產規模,很多煤炭、化肥企業都新上了尿素生產的項目,每天生產的尿素都要不停地往省外運,只要火車運輸緊張,生產的產品運不出去,各個廠家的出廠價格就馬上跌落下來了。這也只是出廠的價格,在市場上,經銷商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還不停地搞惡性競爭,為了競爭,大部分經銷商都是保本揮淚甩賣,不得已時,賠錢也要賣啊!
另外,國家對化肥的出口限制也使生產尿素囤積,難以銷售。從今年6月1日起,國家對尿素出口執行暫定季節性差別出口關稅稅率,1——9月份為30%,第四季度為15%。
尿素產能的高度釋放,國家的出口限制政策限制出口,都最終導致市場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從而形成了尿素價格一降再降的局面。
尿素生產企業如何走出目前面臨的困境呢?
蘭花集團下屬化肥廠的一位經理建議,在目前嚴峻的形勢下,限產是相當必要的,現在全尿素行業有190多個廠,一個廠如果能減產1萬噸的話,全行業就能減產近200萬噸,大廠如果能再多減產一些,這就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雖然,限產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成本,但其損失還是低于不限產帶來的損失。另外,如果各生產企業能改革淡儲制度,國家能適當調整出口關稅,將會對整個行業和企業都會有利的。
磷復肥:原料漲價催生價格高潮
相對于尿素市場的降價狂潮,磷復肥市場卻掀起了漲價潮。
隨著施肥季節的臨近,各經銷商早已經蠢蠢欲動,開始了又一輪的備肥大戰。相對于尿素的小心翼翼,經營化肥業務的王先生面對緊張的磷肥和復合肥市場,明顯的激情許多。據他介紹,由于占用資金太多,去年剩余的庫存量并沒有多少,立秋以來,各個廠家磷肥、復合肥都很緊張,現在發回的貨都是兩個多月前與廠家簽訂“計劃”提前付款的,現在就算拿錢也很難發上貨了,磷肥一噸比往年同期上漲了大概20多元,復合肥就不用說了,有的大廠家的名牌產品每噸能上漲100多元。
據經營化肥業務二十多年的王先生分析,我省生產磷肥和復合肥的廠家沒有幾家,能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更是幾乎沒有,磷復肥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貨源都是靠外省“支援”,這其中的大部分“支援”都來自湖北、陜西、四川、湖南等省,由于路途遠,運費加上損耗本來成本就很高,而且鐵路運輸緊張,報了計劃往往一個多月還發不回貨的情況經常有,以至于我們常常不是和廠家商量給鐵路部門交點費用協調發貨,就是廠家提高價格,其實最終漲價的承受者還是轉嫁到農民那里去了。
那么,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據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材料的漲價。硫磺、磷礦等原材料都漲價了,生產成本高了,產品價格自然也高了。硫磺是我國磷銨及硫基復合肥產品生產所必需的原料之一,然而,近一段時間來,國際硫磺價格一路攀升,導致生產企業成本大幅增長,產品價格普遍上漲。
雖然磷復肥市場價格普遍上漲,但當王先生談到復合肥市場時依然很樂觀,復合肥近年來在我省用肥市場上占到越來越大的比例,主要還是老百姓的觀念變了,懂得了科學施肥和品牌識別,復合肥利用率高,并能達到平衡施肥,而且生產復合肥的企業規模都相對較大,產品宣傳也深入人心,另外復合肥利潤比傳統的氮磷肥利潤可觀,經銷商們也愿意推。
晉南等小麥種植區,即將在九月份迎來小麥種植的“黃金時期”,隨之而來的化肥市場必然又要風風火火地紅火上一個多月,現在正值經銷商們備肥的關鍵時期,一直以來,價格都是經銷商們相當避諱的敏感地帶,然而,事實上在很多地區,許多經銷商們也正是靠著揮淚、吐血、保本的價格大戰,才勉強地苦苦支撐。目前,魚龍混雜的化肥市場正翹首以盼期待行業規范的出臺,促進市場的秩序化、規范化和競爭的合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