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正是2007年最后用肥季度的開端,也是2008年化肥市場的籌備期。在這個承前啟后的時期,靜心審視2007年的鉀肥市場,筆者最大的感觸是邊貿小額貿易的迅猛發展,以至于這種發展勢頭已經對整個鉀肥市場格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蹩腳的“跑龍套”先生
筆者剛剛進入化肥行業時,正是邊貿鉀肥聲名不堪的時候:破包短件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要紅鉀發來紅白混合貨也很有可能,哪天化肥袋子里發現一兩塊磚瓦石頭、一只俄羅斯破皮靴也不會有人吃驚;包裝袋之脆弱也令人擔憂,貨主常常會發現多半袋“狡猾”的鉀肥在到站之前就已經集體“出逃”了;春天打款夏天收貨也是有過的事情。所以早在2003年甚至以前,沒有人會把生產的保障交待給邊貿鉀肥的,那時候邊貿鉀肥銷售的唯一法寶就是低價,生產企業只可能會在資金豐富的情況下搞一批沒準的低價產品來平抑原材料成本,所以說當時邊貿鉀肥只是鉀肥市場一個微不足道的蹩腳“跑龍套”先生。
發 跡
俄羅斯地區是世界第二大鉀肥原產地,中國與俄羅斯地區擁有數千公里的陸上邊界線和便捷的鐵路交通,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強力推動了中俄貿易的進程,這些形成了中國邊貿鉀肥得以發展的基礎,因此來自于俄羅斯地區(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的鉀肥歷來占到中國鉀肥總進口量的60%-70%,據統計現在俄羅斯地區72%的鉀肥進口量采用邊貿陸路運輸。
鉀肥的邊境小額貿易一直陸陸續續,而且大多是一些民營企業在“小打小鬧”,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
2006年是中國鉀肥市場的“小年”,當中國鉀肥內憂外困、前途迷茫的時候,邊貿鉀肥抓住了那個機遇,從中國的北方邊陲為鉀肥市場打開了一扇窗,緩解了2006年鉀肥市場緊張的情緒,而這次機遇也讓中國的邊貿小額貿易開始有了轉折——從量到質的徹底刷新。
來勢洶洶的“男二號”
從兩張數據表(表格1、2)中可以感受到邊境小額貿易的強勁發展勢頭。
從進口量上看,2006年中國邊境小額貿易進口量比2005年凈增長53%,如果說2006年是大合同制約海運的機遇,2007年比2006年再次有26%的凈增長就是扎實的內功了。2006年中國邊境小額貿易246.76萬噸,如果照此推算,2007年中國邊境小額貿易總量可能達到310-350萬噸,將比2005年的181萬噸幾乎翻番。
而海關進口數據也佐證了邊貿鉀肥洶涌的來勢,2005年到2007年,哈爾濱和滿洲里兩大邊貿海關過貨量都遠遠超過大多數的傳統化肥港口,并且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勢頭,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邊貿小額貿易的增長伴隨著一般貿易市場份額的萎縮,小額貿易的進口比重從2005年的17.6%上升到了2007年的31.3%,一般貿易比重則從2005年的80%和2005年以前的80%-90%下降到了67%,至于2006年邊貿和海運幾乎平分天下的境況,只是大環境的偶遇,但也就是造就邊貿鉀肥發展的轉折點。
在發生量變的同時,中國的邊貿鉀肥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二連浩特海關、綏芬河海關、滿洲里海關的“傲慢”有所改善,雖然貨主還會為短重和發貨煩惱,但是包裝不再粗制濫造、發運也大大好轉,特別是2007年鉀肥價格居高不下的當下,更多的工廠越來越愿意采購性價比更高的邊貿貨了。而且所有的鉀肥經營商都開始邊貿鉀肥的布局,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參與到其中,正因為如此,2007年的鉀肥價格火爆超過了海運鉀肥,居然在7個月里持續提價7次,漲價幅度達到230元/噸之多(俄紅鉀60%),價格直逼海運鉀肥。
無論數量還是重量級,邊境小額貿易已經走到了舞臺的中央,再也不是昔日的“跑龍套先生”,雖然其份量還不能跟一般貿易這“瘦死的駱駝”比擬,卻可稱作鉀肥市場不折不扣的“男二號”。
茫茫前路
2007年1-6月份,邊貿鉀肥合同價格累計上漲了近30-40美元,下半年依然漲勢不減,有傳聞說2008年大合同價格還將會有50-60美元的上漲,國際鉀肥市場價格的持續大幅上升,將會使中國進口鉀肥牛市越來越“牛”。在這種利好形勢影響下,邊貿陸運小額貿易鉀肥的性價比優勢將會更加凸顯,所以邊貿鉀肥的行情必將更加火爆。
不過,也有一些因素值得擔憂。當洶涌而來的鉀肥突然大舉放量入關的時候,有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到邊貿鉀肥的質和量:一個是倉儲容納能力的問題,一個是鐵路發運能力的問題,一個是灌裝質量水平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在一片利好的大潮中,應該也不會對大趨勢有太大影響。 |